夏正寅

    夏正寅 :

云南哀牢山区南华县人。清季贡生。父亲夏文学是一位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乡村教师,自幼随父读书,后进学堂学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因家贫,辍学回家种地。辍学归田期间,在亲友赞助下考取贡生,在本县做了一年的山乡小官。后因制度腐败、壮志难酬,参加了李文学率领的彝民起义,在帅府做秘书工作。起义坚持20年,以失败告终。夏正寅虽身受牵连,但幸免于难。他痛感自己“既不能起夷庶于水火,复无力脱李帅于刀芒。公义不及,私情未尽”(引文皆见《哀牢夷雄列传·序》),并哀叹“哀牢诸夷雄,为民除暴谋利,不为世所知”,于是发愿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彝族农民大起义记录下来。为此,他废寝忘食,常与起义军的幸存者邻居彝翁“清茶淡酒,围炉而谈,每至深夜不散”,忆及旧事,“莫不相对饮泣”。至光绪十年(1884)李文学殉难十周年之际,完成了一部充满血泪的《哀牢夷雄列传》。

《哀牢夷雄列传》共14篇传,另有作者自撰的序、跋各一篇,并附彝文宗谱5篇,语言浅近自然。但长期湮没无闻,直到1953年学者刘尧汉才在民间收集到其残稿,只剩下目录、自序和几个首要人物传,发表于1957年第2期《近代史资料》。又因此书富有传奇色彩,且有不少虚构、夸张和附会的失实之处。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曾围绕《哀牢夷雄列传》的真伪问题产生过激烈的讨论。甚至一些学者根据夏正寅曾参加清政府《镇南州志》编修工作的经历、《哀牢夷雄列传》内出现的有关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诸多误记及原稿中大量别字、脱文、衍文等讹错,认为作者是民国以后假托夏氏之名的人。但争议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仍有待继续发掘史料和进一步的探讨。

为您推荐

刘蓉

刘蓉 : 湖南湘乡人。未弱冠时,与曾国藩相识;又于岳麓识郭嵩焘,三人同游,以学问相切磋,情若手足。稍后又识罗泽南。湘省英俊,一时荟萃。刘蓉究心理学,无意科举。道光季年,曾集同人讲学于乡,聚讲之所名“菁莪精..

《拙轩集》

《拙轩集》 : 王寂(1128~1193),字元老,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历任祁县令、通州刺史、户部侍郎、谏官、提点辽东刑狱、中都路转运使等职,元好问称其“专于诗”(《中州集》卷二)。《拙轩集》原书..

皮锡瑞

皮锡瑞 :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后多次会试落第,遂专心讲学著述。因景仰西汉伏胜之治《尚书》,署所居“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讲学之余,关心国事,倾向变法。适逢陈宝箴在湖南试行新..

吴敏树

邵懿辰

邵懿辰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历内阁中书、军机章京、起居注主事、刑部员外郎。性格伉直敢言,曾揭发大学士琦善十九大罪状,又谏“七不可”派大学士赛尚阿视师,为人所忌。咸丰三年(1..

《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 : 得胜陀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庆四年(1114)誓师伐辽之地,在今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崴子屯。大定二十五(1185)年,金世宗巡幸东京,至此凭吊,下令立碑纪念。该碑以韩昉《武元圣德神功碑》为蓝本,..

《庄靖集》

《庄靖集》 :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承安五年(1200)进士,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后弃官归乡。晚年,受忽必烈召见,优礼有加,虽未出仕,但近似蒙古谋士。李俊民生前已有庄靖先生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