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词派 :
明清之际,云间(今上海松江)词人陈子龙等病明词之凋敝,主张“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陈子龙《幽兰草题词》)。词学取径则远承晚唐五代北宋,上接风骚,开启清词中兴之局。
云间词派有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等为主,他们曾有两次大规模的唱和,分别结集成《幽兰草》《倡和诗余》。《幽兰草》作者为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三人,并称“云间三子”。陈子龙词,早期妍丽蕴藉,国变后多凄怨悲楚之音;李雯词,晚年失节,悔尤之意甚深,深具清凄婉丽之致;宋征舆入清为左副都御史,词情亦凄迷。《倡和诗余》是陈子龙、宋征璧、宋征舆、宋存标、宋思玉、钱穀6人词合集。前期云间词派除以上诸人外,夏完淳成就较高。夏完淳师从陈子龙,17岁即死难于狱中,其词沉郁凄清。
后期云间词派词作主要收入张渊懿、田茂遇辑《清平初选后集》中,收录云间词人100余人。后期云间词派的代表作家有蒋平阶、周茂源、计南阳、张渊懿、田茂遇及“西泠十子”等。蒋平阶为陈子龙门人,所作词存于《支机集》中,其词专意小令,风格清丽;周茂源为陈子龙旧友,词风稍变,渐趋疏朗;计南阳与蒋平阶、周茂源为社友,词风婉丽情促;张渊懿词以闺情为主,秾艳香软;田茂遇词清疏苍劲,在云间词中可为别调。“西泠十子”皆出陈子龙之门,最佳者为丁澎。丁澎小令曲尽纤艳之思,慢词则寄慨悲凉,如〔贺新郎〕《塞上》之作。
云间词派除提倡“元音”,推崇南唐至靖康之词外,对词的艺术要求也提出了具体主张。陈子龙提出“用意”“铸调”“设色”“命篇”方面的要求(《王介人诗余序》),宋征璧则在词径上要求“斯先之以香草,申之以蹇修,重之以娥眉曼睩,瑶台婵娟,乃为骋其妍心,送其美睇,振其芳藻,激其哀音”(《倡和诗余序》)。可见,云间词派在词学上有体系性较为严密的追求,宗旨、技巧、途径的三位一体,较之晚明词学,有本质不同,词体为之一尊,阳羡词派和浙西词派继之大倡,清词走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