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长元石门题字(书法)

司马长元石门题字(书法):

【简介】:

东汉建初六年(81)十月三日刻。石在山东文登。淸末发现。石作石阙形,共两石,分列东西。西石十三字,东石九字。共二十二字。隷书。

【集评】:

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以篆笔作隷者”。

【赏析】:

东汉是个盛行立碑刻石的时代,连一向不大被人注意的墓碑、石阙等也大爲流行,一时聚钱、选石、书丹成爲很普遍的事。应当感谢这种风气的盛行,虽然它并不源于书法,但对书法的发展极有促进作用,赖于它,我们有机会见到数量衆多的汉碑,了解到汉代这个中国书法史辉煌时期书法发展的轨迹。

《司马长元石门题字》係东汉章帝建初六年的作品。就它本身来说,当然无法与同时代的煌煌巨制相媲美,不过由于它不同一般歌功颂德的碑刻,只是石门建成后普通的题记,它比正式场合出现的碑刻具有更高的自由度,随意流露性情比正统碑刻要强烈得多,换句话,它在本质上更接近东汉人的稟性。因此,有理由说,只有寥寥数十字的石门刻字,从审美角度衡量,其价値未必比《张迁》、《乙瑛》、《衡方》闻名的大碑差多少。

《司马题字》粗看,写得很笨拙,厚重的笔墨勾勒出憨直纯眞字形。每个字尽意直书,看不出十分用心经意的地方,直来直去的笔画有点类似美术字。不过当你再仔细审视时,觉得它并非一味的“笨拙”,实在藏巧于拙,粗糙中嫣然透射出灵机来,用大智若愚一词来形容它的势态大槪比较合乎情理,因爲石门题字不在乎笔势的外动做,侧重的是静态之美。静对此刻,慢慢地体味,也许更适合对它的欣赏。其次它的用笔亦甚有特点,以圆浑的线条,参用粗壮、古拙的行笔,造成间架结构的稳重阔达。敦厚的字形,令人感受到积蓄于字内的深沉、遒古的力量。大约时尙所趋,《司马题字》带有当时书风具有的特徵,证实了进入隷书鼎盛阶段其审美思想渐趋一致的认同性,则在题字本身以外,又增添了一重新的含义。

为您推荐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书法)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书法):【简介】: 约书于王莽至建武初年(9—25)。隷书。22.6×1.2cm。共出土木简六枚。每简容三十二至四十字不等。一九七四年在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杂誌、《汉简..

莱子侯刻石(书法)

莱子侯刻石(书法):【简介】: 又名《莱子侯封田刻石》、《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等。新莽天凤三年(16)二月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卧虎山下,淸乾隆五十七年,爲王仲磊最早发现。嘉庆二十二年(1817)移置邹县孟庙。现仍..

大吉买山地记刻石(书法)

大吉买山地记刻石(书法):【简介】: 又称《昆弟六人买山地记》。摩崖刻石。东汉建初元年(76)刻。在浙江会稽(今绍兴市)跳山。淸道光三年(1823)爲县人杜春生访得。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搨本高四尺五分,广五尺..

禳盗刻石(书法)

大通木简(书法)

大通木简(书法):【简介】: 一九七八年夏季,靑海省文物工作队在靑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的一一五号西汉晚期墓中发现了一批珍贵木简。木简绝大部分残断,腐朽严重且已零乱,很多已经变形,经过整理、缀合、复原,完整的简长25×1..

始建国木牍(书法)

始建国木牍(书法):【简介】: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居延考古队在额济纳河东破城子、肩水金关、甲渠塞第四等地进行试掘,所获简牍计二万余枚。“始建国三年(11)出入关文书”出于肩水金关。“出入关文书”尤如今之通行证..

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

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简介】: 全称《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摩崖书。东汉永平六年(63)刻。石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爲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宋绍熙末(1194),石刻爲南郑令临淄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