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方彝铭(书法)

令方彝铭(书法):

【简介】:

西周昭王时器铭(前十世纪)。传一九二九年河南洛阳邙山马坡出土。今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陈列馆。器盖两铭同文。搨本。大篆。十四行,行十三字。第十四行爲两字徽誌。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

【赏析】:

这是恪守殷人风範的西周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就其特徵而言,书者是在有意表现他的复古思想和对商代金文书法风格的依恋。其中“父丁”一字三次出现,与商金文毫无二致;“令”、“飨”等字所从人形均以重笔作成头部;左右向下拖延的肥笔依稀可见“捺刀”的精神,等等。这一切,与它那瘦骨嶙峋、倔强无润的线条和生硬的方折紧密呼应,加之铭末那象形意味极重的族徽标识,合成了一支雄浑悲壮的乐曲,令人深思回味。

史称昭王荒靡,好耽乐槃游,故《左传》有“昭王南征而不复”的说法。其实也不尽然,昭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有数件记载他南伐荆楚的事,还是颇见其勇武雄风的。有鑒于此,铭文风格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仍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对作品做出详尽的分析。但是,详尽有时会出现零散肤浅,停留在审美的表面层次上。所以,我们只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代表着周人文化艺术精神的大篆初具规模之际,爲什么会出现这种逆反心理所致的文化反顾呢?历史上有宋襄公的狂妄自大,有王莽的簒权复古,都留下了代表着他们性格的物质文化遗迹和传说,周昭王是否也有着与之相似的地方?他第三次南征(据《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和四、五件昭王时期的铜器铭文所考)时死于汉水,齐人乃有“问诸水滨”(《左传》)之语。这样,不需要再做任何分析描述,人们就可以大致寻绎到《令方彝》铭文所体现出来的全部美感内涵了。

为您推荐

鄀公平侯鼎铭(书法)

鄀公平侯鼎铭(书法):【简介】: 春秋初器铭,爲鄀国(上鄀)作品。搨本。大篆。凡六行,共四十六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赏析】: 此爲鄀国(上鄀)作品,时间约在春秋..

叔父卣铭(书法)

叔父卣铭(书法):【简介】: 西周康王或昭王时器铭。搨本。大篆。八行,行七至九字不等。共六十二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 【赏析】: 西周金文以端庄爲时尙,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这裏发生了意外—《叔父..

师簋铭(书法)

师簋铭(书法):【简介】: 西周夷王时器铭。搨本。大篆。十二行,行八至十三字不等。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赏析】: 谐和善变,是本作品结体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看..

臣谏簋铭(书法)

哀成叔鼎铭(书法)

哀成叔鼎铭(书法):【简介】: 春秋时期郑国器铭。刻款,搨本。大篆。八行,行六至九字不等。共五十四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郑国早期金文与周金文风格相去不远,整肃古穆,不求地方特色。晚期..

九年衞鼎铭(书法)

九年衞鼎铭(书法):【简介】: 西周恭王九年所作。一九七五年二月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现藏岐山县博物馆。搨本。大篆。十九行,行十至十一字不等。重文一字,合文四字,共一百九十五字。《文物》一九七六年第五期着录,文物出版..

乐子敬豧簠铭(书法)

乐子敬豧簠铭(书法):【简介】: 春秋时宋国作。搨本。大篆。六行,三十二字,上海博物馆藏。《文物》一九五九年十期、一九六四年七期予以介绍。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二)收入。 【赏析】: 大约铸造该器的主人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