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使帖(书法)

刘中使帖(书法):

【简介】:

亦称《瀛州帖》。唐颜眞卿书。墨迹本。蓝笺本。行书。八行,四十一字。285×431cm。钤有“三槐”、“悦生”二半印、“绍兴”、“项元汴印”、“胶西张应申先三氏图书”等鑒藏印。宋《宣和书谱》、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淸吴其贞《书画记》等着录。上海书画出版社《颜眞卿传本墨迹选》影印。

【集评】:

元王芝跋:“此帖笔画雄健,与《蔡明远·寒食》等帖相颉颃。而书旨慷慨激烈,公之英风义节,犹可想见于百世之下。信可宝也。”元鲜于枢跋:“英风烈气,见于笔端。”元张晏跋:“端可爲鈎如屈金,点如堕石。”元田衍跋:“衍之所藏《送辛冕序》、《颜昭甫殷夫人二诰》、《争座位帖》、《朝回马病帖》皆经宣和绍兴御府,然俱未若此帖之雄放豪逸,岂特入季明之室将与元气争长”。元白珽跋:“《瀛州帖》视鲁公他书特大,而凛凛忠义之气如对生面,非石刻所能仿彿也。”又文徵明跋:“徵明少年时尝从太僕李公应祯观于吴江史氏,李公谓鲁公眞迹存世者此帖爲最。徵明时未有识,不知其言爲的。及今四十年,年逾六十,所阅颜书屡矣,卒未有胜之。”又,“神气爽然,米氏所谓忠义映发,顿挫郁屈者,此帖诚有之。乃知前辈之不妄也。”明汪砢玉《珊瑚网》:“行草书靑纸上,忠义之气,森然横入,始知世间自有此眞物,非可僞袭者,法书中神品第一。”淸吴其贞《书画记》:“运笔沉着古雅,不露锋芒。结构纵逸,起止莫测,有结绳遗意,爲超妙入神之书。”淸吴升《大观录》:“笔锋墨采萦拂尺幅间,劲毅之气可掬。”

【赏析】:

《刘中使帖》爲颜眞卿晚年作品。全帖字虽不多,然我们通过飞动腾跃的线条,不难眞切地感受到他那听到战捷后奋笔疾书,喜悦之情溢于字裏行间的情景:帖的前两行较工整,心緖尙能控制;但随着胸中激情的涌动,内心的兴奋越来越难以按捺,于是笔下的字便化爲行草,而且运笔的速度似乎也越来越快,后半部分的笔势与前半部分相较,也变得更爲狂放、流畅。特别是前半部分最后一字“耳”独佔一行,末画的一竪以渴笔直落而下竟达五字之长,将颜氏那种放歌纵酒,欣喜欲狂的心情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帖係一气呵成之作,章法浑然,笔画丰腴圆劲,以篆入书,似锥画沙。颜书精湛的艺术在这裏得到了最成熟、最完美的发挥。

为您推荐

鲜于氏离堆记(书法)

鲜于氏离堆记(书法):【简介】: 年代不详,颜眞卿书。淸道光十年(1830)郭尙先、吴梁杰访得于四川新政离堆崖下。残存五十,整字凡四十七,半字七。旧搨本“尙未”之“未”字下撇少捐;“虚口”之“虚”、“水者”之“水”两字完..

三坟记(书法)

三坟记(书法):【简介】: 唐大曆二年(767)刻。李季卿撰,李阳冰书。栗光刻。原石久佚,宋时重刻。现藏陕西西安碑林。二面刻。篆书。共二十四行,满行二十字。残163×8cm。淸王昶《金石萃编》、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碑林书法艺..

不空和尙碑(书法)

不空和尙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大兴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尙碑铭并序》。唐建中二年(781)十一月立。严郢撰,徐浩书。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八字。305×99cm。原在陕西西安,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明搨本十五行“毫光..

郭家庙碑(书法)

般若台记(书法)

般若台记(书法):【简介】: 唐大曆七年(772)刻,李阳冰篆书。字大盈尺,计二十四字。在福建福州乌石山。此刻与《处州新驿记》、《城隍庙记》、《镜水忘归台铭》爲“四绝”。【集评】: 淸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少温《般若台..

颜家庙碑(书法)

颜家庙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颜眞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正书。四面刻:两面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两侧各六行,行五十二..

怀素(书法)

怀素(书法):【小传】: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唐德宗贞元元年(725一785)。字藏眞,湖南长沙人。爲僧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善书,尤好草书。尝于故里种笆蕉以蕉叶爲纸作书。因名所居“绿天庵”。又传其弃笔埋于山下,堆积如冢,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