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碑(书法)

吴文碑(书法):

【简介】:

俗称《半截碑》,亦称《兴福帖》。唐开元九年(721)立。81×104cm。僧大雅集晋王羲之书。行书。三十五行,其中三行无字,余行二十三至二十五字不等。北宋修城时掩于士,明万曆(1573一1619)年间修城时出于陕西西安城南,残存下半截。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旧搨本第二十行“四序”之“四”字完好。上海文明书局、艺苑眞赏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有影印本。

【集评】:

明安世凤《墨林快事》:“集人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故独得其精神筋力,是以书家重之”。淸周星莲《临池管见》:“僧大雅所集之《吴文碑》亦用右军书,尤爲逋峭。古今集右军书凡十八家,以《兴福寺》爲最,不虚也。”淸刘熙载《艺槪》:“唐人善集右军书者,怀仁《圣敎序》外,推僧大雅之《吴文碑》。《圣敎》行世,固爲尤盛,然此碑书足备一宗。盖《圣敎》之字虽间有峭势,而此则尤以峭尙,想就右军书之峭者集之耳。唐太宗御製《王羲之传》曰:“势如斜而反正。”观此,乃益有味其言。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怀仁集书,千古绝作,其病在字体衔接太紧,不得纵宕,故香光疑爲怀仁自运。盖匀圆整洁止是唐人法,晋人无是也。此碑神观自不及怀仁而分行稍疏转觉古穆。”

【赏析】:

唐朝集王书刻碑者居然有十八家之衆,其中佳胜者,除《怀仁集王书圣敎序》外,当数《兴福寺碑》了。

可以说,每一个集来的王字都是王羲之每一瞬间感受的定形,因瞬间的感受不同,这些“形”又各有所异。但是,此碑所集“王书”的总体风格浑成天然,犹如一时一地一气呵成之作,几乎不露一丝“集”的痕迹。七百余个王字尽管从不同的作品与段落中摹採并重新组合起来,但仍然互相亲和无间,好比一堂温良谦恭的君子,揖让以礼,和颜悦色地在那裏从容论道,可谓天衣无缝地和谐一致。面对黑底白字且不乏斑驳的搨本,旣成的表面形态吸引我们偏离它原初的眞实面目,然而,王羲之妍丽且更遒润的生动笔意却依稀可窥,充溢着雍容华贵的气氛。“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皆蕴涵晋韵,览之莫识其端,玩之不觉爲倦。

为您推荐

叶有道碑(书法)

叶有道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亦称《叶国重碑》、《追魂碑》、《丁丁碑》。唐开元五年(717)立。李邕撰并书。原碑久佚,仅有明代翻刻本传世。上海文明书局、艺苑眞赏社、商务印书馆等有影印..

李邕(书法)

李邕(书法):【小传】: 唐高宗仪凤三年—唐玄宗天宝六年(678—747)。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开元中爲官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以注《文选》擅名。其书初学王羲之,后摆脱其形迹独创一格。以行书书碑,时称“书..

韦利器等造像记(书法)

韦利器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唐·韦利涉书于开元三年(715)。搨本,楷书。凡十二行。85.8×45.7cm。河南省龙门石窟出土。东洋文库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四)。【赏析】: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从单个的字看..

蔡夫人张氏墓誌(书法)

李贤墓誌(书法)

李贤墓誌(书法):【简介】: 作者不详。书于唐神龙二年(706)。搨本。行书。90×90cm。陕西省乾陵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三)。 【赏析】: 此碑取欧书之形,兰亭帖之神。在字形上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及所..

章怀太子墓誌(书法)

章怀太子墓誌(书法):【简介】: 唐·李範书于景云二年(711)。行书。搨本。凡五行,共四十七字。87×87cm。陕西省乾县出土(1971—1972)。陕西省乾陵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三)。【赏析】: 具有浓厚行书笔意的..

孝经(书法)

孝经(书法):【简介】: 唐·贺知章书。纸本,草书,文一则。凡三十二行,共四百一十七字。高262cm。日本皇宫藏。《宣和书谱》着录。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八)。【赏析】: 贺知章是开元、天宝之间的大诗人和大书家。他与李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