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氏谱牒帖(书法)

观李氏谱牒帖(书法):

【简介】:

宋·吴琚书。纸本。行书。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四字。原帖与吴琚书焦山题名同在一纸,31.3×39.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识语《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赏析】:

吴琚书以肖似米芾书而闻名于世,属于所入者深而所出者少者。因而欣赏吴氏书作,不妨于其与米的异同上来作文章。

很显然,《观李氏谱牒》帖系得米书眞髓之作,这在吴氏传世书迹中也属无可置疑。而从具体形象来分析,其所以似米,首先在点画的顿挫浑厚、沉着痛快,及其造型的形神俱肖。其次则在结体的倾侧取势。因爲点画与字形都逼似,所以就完全可以乱米家之眞。但仔细推敲,仍可发现此帖与米书之异。这就是:其行笔不似米书的迅疾有力,“刷字”的味道已不那么浓,因而显得凝重温厚了许多;其结体不似米书的左歪右倒,“顚狂”的举止已收敛,因而显得平和醇静了不少。所以,吴琚此帖虽仍以沉着痛快、豪放纵肆爲主旋律,却已不是米书的猛厉奇伟与剑拔弩张,而是伴入了含蓄、轻松的节拍。如果说这裏仍有“剑”和“弩”的话,也已经是“半拔”、“半张”的了。当然,学宗一家而全然失却了自我,那是百分之百的书奴,而不是书家。吴琚宗米而犹能占有书家之一席,就在于他仍有一己风貌,尽管这种“一己风貌”似乎少了一些。

为您推荐

辛弃疾(书法)

辛弃疾(书法):【小传】: 宋高宗绍兴十年—宋宁宗开禧三年(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与党怀英同学。后参加耿京义军,爲掌书记。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趋金营,缚之以归,率师归宋。援承务郞。累迁大..

冬令帖(书法)

冬令帖(书法):【简介】: 宋·楼钥书。纸本。行书。劄子一则。凡二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百一十四字。共两页,前页34.1×40.7cm,后页34×3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 【赏析】: 楼钥..

碎锦帖(书法)

碎锦帖(书法):【简介】: 宋·吴琚书。纸本。行书。28.7×63.8cm。共十六行。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赏析】: 这是五段行书小品,由后人裱成一卷,故称《碎锦帖》。长短错..

行状残卷(书法)

楼钥(书法)

楼钥(书法):【小传】: 宋高宗绍兴七年—宋宁宗嘉定六年(1137—1213)。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除温州敎授,光宗时擢起居郞,兼中书舍人,寻直学士院,迁给事中。时朱嘉论事忤韩佗胄,除职南部。钥..

论语集注残稿(书法)

论语集注残稿(书法):【简介】: 宋·朱熹书于淳熙四年(1177)。纸本。25.9×13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赏析】: 晦翁行书,运笔极快。《论语集注》残稿,使人见到一种“文思涌发,如凔海波澜,不可遏止”之势的信笔书写..

张栻(书法)

张栻(书法):【小传】: 宋高宗绍兴三年—宋孝宗淳熙七年(1133—1180)。字敬夫,一字乐斋。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徙居衡阳。魏国公张浚子。从胡弘学,頴悟夙成,爲学奋励,以古圣贤自期。人称南轩先生。累官至吏部侍郞,右文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