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休帖(书法)

均休帖(书法):

【简介】:

宋·杨无咎书。纸本。行草书。尺牍一则。凡九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六字。29.8×1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赏析】:

古人认爲杨无咎书法从唐欧阳询演变而来,确实不假。看其结体和用笔,如“休”、“书”、“事”、“相”等字,窄长而紧敛,厚实而稳健,特别是出鈎短促蕴藉,更酷似欧体。

但这种“酷似”,虽是从欧阳询来却减弱了其中险劲的艺术因素。欧阳询的行书方峻劲利,顿按强烈,出锋尖刻,字形纵长狭窄。这件《仙药帖》确如《书史会要》中所说的:“小变其体”。这“变”第一是减弱了欧书的方折而变爲圆转,第二是减弱了欧书的顿按而变爲匀凈,第三是变欧书字形一律纵长而爲纵横相间,第四是变欧书尖刻的出锋而爲凝炼的敛锋,第五是变欧体大小均匀的布局而爲大小夹杂错落的章法。

总之,欧阳询的行书是以静势爲主导的,而杨无咎的行书是以动势爲主导了。这动势旣体现在流畅的运笔中,也体现在错落的布局中。

为您推荐

杜门帖(书法)

杜门帖(书法):【简介】: 宋·友仁书。搨本。高29.5cm。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小米书继承家学,仅得其形似。行楷肌体丰腴可爱。米芾云:“吴、王子韶,大隷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隷题..

杨无咎(书法)

杨无咎(书法):【小传】: 宋哲宗绍圣四年—宋孝宗乾道五年(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淸夷长者。自称草玄后裔。其先蜀郡成都人,徙居淸江(今江西淸江)。高宗时以不直秦桧,累徵不起。工诗,善书、画。书学欧阳率更,..

录示文字帖(书法)

录示文字帖(书法):【简介】: 宋·米友仁书。纸本。行书。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赏析】: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照例说,他日承庭训,耳濡目染,应该比谁都具备靑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越条件,但其实不然,他的书法不仅远逊于吴..

草书千字文卷(书法)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书法)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书法):【简介】: 宋·友仁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搨本。行书。170×9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集评】: 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评者以南宫书怒张,有子路未见夫子时气象。今以小米较之,又不..

蔡行勅(书法)

蔡行勅(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纸本。行书。35.5×214.6cm。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辽宁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五)。 【赏析】: 徽宗皇帝的瘦金书人所共知,但他的行书却难得爲人见到..

欲借风霜二诗帖(书法)

欲借风霜二诗帖(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纸本。瘦金书。七言、五言诗各一首。凡十行,每行十字,第六行七字。33.2×6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