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帖(书法)

令子帖(书法):

【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30.3×25.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赏析】: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尤爲难得的是无论诗赋文词还是书画,每经染指,都能达到一流水平。他书法有深厚功力,但过人之处乃在非凡才气。“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那是功成以后的夫子自道。与衆不同,苏轼偃笔作字,然而其锋能正。敢于重按,肉丰而敦重,却又骨立飘逸,决非肥癡墨猪,而提锋映带处细若游丝又极见功夫。《令子帖》是他的一通短札,紧字密行,不同故常。虽是“患难流落中”信笔挥就,点画照样精到,笔势纹丝不乱。首行“意来日”三字,分属上下句而一笔书就,显係文思推涌,笔即随之,不容稍息。行末五字,渐见右偏,给整篇章法造成了困难。但是,紧接的中间两行即垂直中正,拉正了形势,而且下部字形又略爲放大,塡补了首行偏出形成的空缺。最妙的是末行最后一个“啓”字,长撇左向掠出行外,与首行下部的右偏构成了对称之势,通篇顿觉安稳。这些,可能是作者有意的补救,也可能是下意识地完成的,但无论如何,若非高明的作书老手,断然难以做到。意大利批评家卡斯特渥特罗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观者切勿放过这件作品纠偏补正的妙处。

为您推荐

长官董侯帖(书法)

长官董侯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又名《获见帖》。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一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中国书法》一九八六..

啜茶帖(书法)

啜茶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23×1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赏析】: 与苏轼同一时代的文学家欧阳修曾惊喜地发现晋人尺..

致若虚总管尺牍(书法)

致若虚总管尺牍(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34.1×48.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赏析】: 坡公这幅尺牍书作,初看似乎并无什出奇处,但细细品来颇有滋味。它将人带到了书..

还朝帖(书法)

曾布(书法)

曾布(书法):【小传】: 宋仁宗景祐三年—宋徽宗大观元年(1036—1107,一作1035—1107)。字子宣,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年十三而孤,学于兄巩,同登第。除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元丰末,神宗召见,论见合意。除翰林学士,迁户部尙书,授太..

先起居帖(书法)

先起居帖(书法):【简介】: 宋·钱勰书。纸本。行书。识语一则。凡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六十一字。33.4×2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赏析】: 王羲之书法自唐太..

知郡帖(书法)

知郡帖(书法):【简介】: 宋·钱勰书。纸本。行楷书。尺牍一则。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八字。28×35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载入《故宫书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