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提举监丞尺牍(书法)

致提举监丞尺牍(书法):

【简介】:

宋·苏洵书。纸本。行书。35.3×5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集评】: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老泉工书法,气韵有余,蜀人不能书。元祐间轼以字画名世,其实滥觞于老泉。”

【赏析】:

“宋书尙意”早已成爲书法史上的定论,但我们必须明白它只是一种主流解剖,未必适应跨宋一代所有书家的作品状况。对于苏洵,便不能简单套用这一现成定论。细观此幅尺牍,不由得令人想起,唐人孙过庭评价王羲之的名言:“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它是一幅相当典型的“气韵有余”之作,超然脱俗,流丽华滋,其中第三行“服”字末笔章草波挑的偶用,无疑又透露出它对古雅秀灵审美境界的神往。如果苏洵醉心时俗,刻意追求,那他笔下的线条就决不至于如此圆润,结体也决不至于如此敛蓄。

一般而言,用“意”作书者皆放纵个性,一任所之,愈后愈狂,如烈马脱缰狂奔;而用“韵”作书者,虽有前后情感波动节奏的慢快之分,但至终也不会出现夸张之笔—如特粗特长点画、特大特奇结体等,永远是温文尔雅,閑静自然。苏洵的这幅尺牍手迹明显应该皈属后者:开头两行以各字独立爲主,此后节奏渐快,两字、三字或四字相运处不时出现;第一至七行尙有直笔频生,与曲笔相伴,而自第八行起纯以曲笔爲体,活泼动转,飘飘欲仙,一派天机。

为您推荐

三札卷(书法)

三札卷(书法):【简介】: 宋·文彦博书。行书。纸本。43.6×223cm。后有米友仁、向若水、成亲王、荣郡王跋。《辛丑销夏录》、《三虞堂书画目》等箸录。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二)、《中国美术..

内翰帖(书法)

内翰帖(书法):【简介】: 宋·文彦博书,纸本。行书。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一字。264×43.4cm。《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故宫书画录》卷三。 【赏析】: 文..

欧阳修(书法)

欧阳修(书法):【小传】: 宋眞宗景德四年—宋神宗熙宁五年(1007一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卢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庆曆三年知谏院,嘉祐二年知..

苏洵(书法)

致知府舍人尺牍(书法)

致知府舍人尺牍(书法):【简介】: 宋·赵抃书。纸本。楷书。凡九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七字。29.6×2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四)。【赏析】: 赵抃是宋初的名臣,以直声震朝野,时称“铁面御..

山药帖(书法)

山药帖(书法):【简介】: 宋·赵抃书。纸本。楷书。尺牍一则。凡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字。27.3×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三希堂法帖》,台湾《故宫历代法..

范仲淹(书法)

范仲淹(书法):【小传】: 宋太宗端拱二年—宋仁宗皇祐四年(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第。仁宗时召爲右司谏。拜天章待阁待制、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謚文正。仲淹内刚外和,爲政忠厚。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