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私诚帖(书法)

今有私诚帖(书法):

【简介】:

宋·徐铉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六十字。29.1×4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

【集评】:

集《宋史·徐铉传》:“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隷书亦工。”宋欧阳修《集古录》:“铉与弟锴,皆能八分小篆,在江南以文翰知名,号‘二徐’,爲学者所宗。”宋黄庭坚《山谷文集》:“鼎臣笔实而字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则气格多古,与阳冰并驱争先。”宋朱长文《墨池编》:“自阳冰之后,篆法中绝。而铉于危难之间,能存其法,虽骨力稍欠,然亦精熟其绝。及入朝见《峄山刻石》摹本,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遂臻其妙。”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徐铉篆书)“行笔点画精严有法度。”淸刘熙载《艺槪》:“徐鼎臣之篆正而纯。”

【赏析】:

徐铉爲宋代古文字学家,故对篆书的研习颇爲精深,前人曾用“精熟奇绝”,“纵横致逸”的评语来形容他的篆书。除篆书外,又传言他“隷书亦工”,但未有言徐铉善行书的记载。这件行书尺牍墨迹,信手而成,厚润流利,妍雅自然,唯骨力稍逊。

这件尺牍墨迹,全篇字势以平稳爲本,但颇多变化,正中见奇,静中含动,实中藏虚,雅有古意,无丝毫俗态。行笔沉着凝炼,不矜不躁,不激不厉,宛如流水行云,从容悠游,反映出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其点画敛角灭芒,浑润遒婉处,隐见篆意;而书中“撇”笔则常取隷法:或者尖头粗腰,笔势开阔飞动;或者隐锋顿收,笔势朴实含蓄。施篆隷于楷行,而毫无牵强造作,不生涩,隐痕迹,如没有深厚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后世的书家,由徐铉行书取法的,应不乏人在。如牍中“元”、“在”、“有”、“刻”等字用笔的沉着痛快劲,与宋代米芾的书法就颇相仿彿。它那带有隷意的粗腰长撇,在苏轼书中则每可见之。如“居”“今”二字,与苏书相较,如出一辙。而此牍书法外妍内韧的意旨,似乎又可视爲元代赵孟頫书法的精魄。

徐铉行书旣然如此高妙,却未能以之名世的原因,揣之有三:第一,徐铉,大文士也,与其弟徐锴以文章名噪江南,时有“二徐”的称谓;第二,徐铉精通文字学,所注许愼《说文》,世代奉爲圭臬;第三,徐铉最善篆书,势逼李斯、李阳冰。旣有这样三种成就的光辉,行书之名爲其所掩,也就是当然的了。

为您推荐

敦煌大般涅槃经迦叶品菩萨品之二(书法)

敦煌大般涅槃经迦叶品菩萨品之二(书法):【简介】: 卷内虽无年款,然从经文的字体及其中的“世”及“愍”中的“民”字已见避讳,当爲唐太宗、高宗时期的写经。黄麻纸质。全卷1173×26.2cm。共六百六十二行,行十七字。每行20...

徐铉(书法)

徐铉(书法):【小传】: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宋太宗淳化二年(916—991)。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十岁能属文,仕南唐李昇父子。随李煜入觐宋太祖,命爲率更令。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迁左散骑常侍。铉与弟锴均以文翰名..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书法)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书法):【简介】: 五代·杨凝式书。墨迹本。行书。纸本。八行,七十七字。钤有“彝斋”、“项墨林鑒赏章”、“张则之”、“士奇图书”、“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鑒藏印。曾经元赵子固、..

夜宿中书东阁诗(书法)

敦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书法)

敦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书法):【简介】: 唐人写经。黄皮纸。残卷95.4×26.2cm。存五十六行,行十七字。每行19.8×1.7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敦煌遗书书法选》影印。 【赏析】: 此卷..

送士龙诗(书法)

送士龙诗(书法):【简介】: 宋·李宗谔书。纸本。楷书。诗一首。凡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七字。34.8×3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道服赞(书法)

道服赞(书法):【简介】: 宋·范仲淹书。小楷。纸本。34.8×47.9cm。后有柳贯、吴宽、王世贞等跋。《铁网珊瑚》、《淸河书画舫》、《大观录》、《墨缘滙观》、《石渠宝笈初编》、《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滙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