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宪伯王老先生尺牍(书法)

致大宪伯王老先生尺牍(书法):

【简介】:

明·丘养浩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九行,共一百七十七字。两幅,每幅均26.4×46.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赏析】:

旷畅空寂的空间构成与纤微细弱、柔如杨柳的秀美笔法,这毋庸说是一种极端—丘养浩在赵子昂复兴的晋风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赵孟頫曾明白无误地宣告:在艺术中贵有“古意”,其实在此问题上后人一直误解不浅。这与其说是一种学习的主张,倒不如讲是一种在历史文化心理距离观照下形成的审美观。它经过董其昌的调合,逐渐达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柔媚境地。说起来,丘养浩在这种观念下,对于这种媚若无骨的意象体会得更爲深刻。因而,它在这儿的构建便无以复加地显示出一种轻盈之态。

以正统的文人书法来做取捨,丘养浩在这方面做得的确有些过份,它已远远地偏离了那种眞正理想的萧瑟逸寒的格调。运用朴拙的碑学审美观念来取捨,它更是不堪一击。即使拿徽宗赵佶的瘦书来讲也是弱中有金来支撑的。于此丘氏亦不可比肩的。

事实便是如此,虽然《致大宪伯王老先生尺牍》在技巧上以十分老练的构建和笔画书写能带来几分力量,但是无论以什么样的参照値来比附,它在文人中的格调是非正统的。尽管如此,我们仍旧愿意去容纳它,其理由何在呢?只要我们感到是一种美,即使它是柔弱的又有何妨?

为您推荐

卢仝茶歌(书法)

卢仝茶歌(书法):【简介】: 明·文彭书于隆庆元年(1567)。纸本。草书。31.7×391cm。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文彭作书,兼工各体。始学其父,探究锺王之法,后学怀素,晚年专攻孙过庭。故他的这幅《卢仝茶歌》..

蔡羽(书法)

蔡羽(书法):【小传】: 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字九逵,自称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江苏吴人。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好古文辞,自负甚高,诗文求出魏晋之上。着有《林屋》《南馆》二集。《明史》卷二百八十..

杨愼(书法)

杨愼(书法):【小传】: 明孝宗弘治元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遣戍南永昌衞,卒追謚文宪。愼年十一即能诗,贬后得暇遍览群书,文、词及散曲皆能,着..

宋之问诗(书法)

与碧峰禅师二绝宿白雀寺二首卷(书法)

与碧峰禅师二绝宿白雀寺二首卷(书法):【简介】: 明·王宠书。纸本。草书。23.4×109.5cm。苏州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此件是王宠晚年书作中罕见的神品。谢肇淛曾经指责明人帖气格调不高,就..

致事茗契兄尺牍(书法)

致事茗契兄尺牍(书法):【简介】: 明·张寰书。纸本。行书。凡十行,共九十一字,24×4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八)。 【赏析】: 张寰临池勤奋,功夫不浅,此幅作品用笔飞动跳越,跌宕腾跃。字..

词册(书法)

词册(书法):【简介】: 明·文彭书于嘉靖四十年(1561)。纸本。楷、草书。前二开楷书,后五开草书,共七开。凡七十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千二百二十九字,第一开二幅均21×10.5cm,第二开二幅21.2×9.4cm,第三开一幅26×27.6cm,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