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飮酒二十首(书法)

和陶渊明飮酒二十首(书法):

【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正德十五年(1520)。纸本。草书。高24.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赏析】:

祝允明“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集诗人、书家于一身。

这篇和陶渊明飮酒二十首,就是他的诗作。也是他晚年自书的一卷狂草。作品气势奔放、格调雄奇,取法怀素与黄庭坚,融合晋唐宋诸家草书而自成面目。

“善书者不择笔”。祝允明有足够的信心用一枝不太好的秃笔写下一幅很不错的作品。或许他从来就没将字的“工拙”放在心上。但是“不期工而自工”的境界,却是书家在艺术上“炉火纯靑”的标誌。

内心有所积郁,不吐不快。集“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志士于一身的大文豪陶渊明是“旣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爲欢笑尔。”这位诗人不知是“不善于书”还是“不屑于书”,总之,是“聊命故人书之”。祝允明却不是这样,他仿效陶渊明作了这些“和诗”,意犹未尽,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还要“一寓于书”,以书法来宣洩自己的情怀。此幅用笔老辣,疾涩相成,有“入木三分”之力,无飘浮流滑之病。结体雄奇,欹正相生,“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随意所至,不假安排,一任情感的波澜驱使点线自由渲涌。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积郁及抒发这些积郁时“不计工拙”的心态。也许,从传统的儒家美学观点看来,这幅作品似乎缺少中正、平和、含蓄之气。但正是因爲如此,作品才能着上自己感人的色彩。

为您推荐

曹植诗册(书法)

曹植诗册(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纸本。草书。共十一幅,每开16.3×28.7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赏析】: 存世祝允明草书中,意态恣纵者不少。此册旣不纵狂,也非拘谨,其用笔以楷法入草,笔断..

致安道贤友尺牍(书法)

致安道贤友尺牍(书法):【简介】: 明·吴宽书。纸本。行书。凡七行,行字数不一,共四十三字。23.9×22.4cm。《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着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二..

稜陵山馆诗稿(书法)

稜陵山馆诗稿(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正德二年(1507)。纸本。行书。24.4×47.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五)。 【赏析】: 此帖写于“正德二年”祝允明四十八岁时,正是人生吐露光辉的时..

张骏(书法)

毛珵妻韩夫人墓誌铭(书法)

毛珵妻韩夫人墓誌铭(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嘉靖三年(1524)。绢本。每页26×12.7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墓誌一体,南北朝爲盛,至唐,草誌多重楷法,镌刻时则缘笔入刀,能工所刻,搨..

送秦夔归武昌诗轴(书法)

送秦夔归武昌诗轴(书法):【简介】: 明·李东阳书。纸本。草书。凡八行。141.4×49.8cm。上海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赏析】: 这幅“送秦夔归武昌诗”轴,是李东阳的草书。他握笔轻松自如,气宇傲岸..

种竹诗卷(书法)

种竹诗卷(书法):【简介】: 明·吴宽书于弘治七年(1494),时年六十至六十四岁。纸本。行书。长卷,28.2×582.6cm。上海博物馆藏。《过云楼书画记》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