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陈夫人手状(书法)

先母陈夫人手状(书法):

【简介】:

明·祝允明书。纸本。小楷书。凡三十一行,共七百一十六字,凡六幅,每幅均高26.7cm,第一、二幅横10.6cm,第三、四幅横11.3cm,第五、六幅横10.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七)。

【赏析】:

祝允明是明代草书大家,被推爲“国朝第一”。然而他的楷书亦极精良。文徵明云:“枝山早岁楷笔精谨”。张凤翼亦称讚他晚年的小楷书《黄庭经》“转运遒逸,神韵具足,要非得书家三昧者不能,第令右军复起,且当颔之矣。”可谓褒之已极。

事实也确乎如此。这裏刊印的《手状》正是他晚年的楷书佳作之一。此作写的是他母亲病故及殡葬的情况。篇首记有他母亲亡故的年代“嘉靖三年”(1524年)。这时他已六十五岁,离他本人去世(嘉靖五年)仅二年而已。故此手状乃其晚年手书无疑。

小楷一般以工整匀齐,疏朗秀逸爲主。祝允明的小楷除“宽绰而有余”外,还别有峻逸的特色。

此作笔画较重,浑厚而遒劲。点画粗细变化较大,疏密不求匀称,结体不求平整;时疏时密,时欹时正,忽大忽小,错落有致,而通体仍因分行布白的疏朗而显得协调和谐,给人一种秀逸的美感。这种组合法,就像数学中的负负得正一样。局部的不匀不齐,不平不正,却求得大章法的匀齐,比局部的平正堆积成整体的匀齐来得高明,内蕴也丰富得多,令人兴味无穷,百看不厌。诚如王穉登称赞他的小楷“独能于矩矱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如丰肌妃子,着霓裳羽衣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徘徊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可谓形容得恰如其份,再贴切不过了。

为您推荐

送秦夔归武昌诗轴(书法)

送秦夔归武昌诗轴(书法):【简介】: 明·李东阳书。纸本。草书。凡八行。141.4×49.8cm。上海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赏析】: 这幅“送秦夔归武昌诗”轴,是李东阳的草书。他握笔轻松自如,气宇傲岸..

种竹诗卷(书法)

种竹诗卷(书法):【简介】: 明·吴宽书于弘治七年(1494),时年六十至六十四岁。纸本。行书。长卷,28.2×582.6cm。上海博物馆藏。《过云楼书画记》着录。刊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

牡丹赋(书法)

牡丹赋(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嘉靖三年(1524)。纸本。行草书。30.6×529.6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三),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赏析】: 此书基调属秀美,草法与行书笔意相融,活..

眼儿媚诗帖(书法)

沈石田画册跋(书法)

沈石田画册跋(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于弘治九年(1496)。纸本。行书。凡十行,共一百字,29.6×39.4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祝允明这幅行书跋文,淸雅娟秀,淡然逸脱。与其气势雄强..

箜篌引诗帖(书法)

箜篌引诗帖(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纸本。草书。书古诗四首。凡一百一十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八十一字。36.2×1154.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五),载入台..

在山记(书法)

在山记(书法):【简介】: 明·祝允明书。纸本。行书。册页。凡六开,共三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三百三十九字。每开23.9×21.4cm。此幅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