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兰亭叙(书法)

临兰亭叙(书法):

【简介】:

元·赵孟頫书。长卷绢本。行书。27.4×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

【赏析】:

自唐以来,王羲之兰亭叙几乎爲所有的书家所临写,但除了初唐的临本和摹本有可能是根据眞迹临摹的以外,以后的临本最好的也只能是根据唐摹本或刻帖来临写的。这样,虽然在章法与字形上仍基本保持原帖的形态,但是在笔意上则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深刻的时代特徵。

将赵孟頫临兰亭叙与兰亭叙的唐摹本相较,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赵孟頫虽然在元代掀起了直追晋唐的复古浪潮,但他在用笔上却不能不受到宋四家的影响,运笔比较舒缓。再则,他的行楷结构源出李北海,字形虽然比较开张但却趋于精工平整,因此,晋人的超逸脱俗的神情在赵孟頫的临本中已消失殆尽,而更多的是对平和匀称、雍容矜持的世俗情调的追求。比他较晚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就淸楚地意识到:“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爲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兰亭非不正,其纵宕用笔处,无迹可寻,若形横相似,转去转远。”

尽管如此,赵孟頫临兰亭叙仍然是唐以后最富于古典意味的作品之一,在用笔技法上,它比唐摹本更淸晰地显露出高超的技巧,而结构上压缩了原有的变化,使字形趋于规範。作爲学习行书的範本,赵孟頫临兰亭叙是更容易上手的,但是它本身的风格和情调却只能作爲元明行书的一个典型。

为您推荐

仇锷墓碑铭稿(书法)

仇锷墓碑铭稿(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于延祐六年(1319)。纸本。行楷书。竪37.2cm。京都阳明文库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赏析】: 《仇锷墓碑铭稿》字体爲楷书,略带行草味。从此稿书法可以看出,作者笔法..

汉汲黯传(书法)

汉汲黯传(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于延祐七年(1320)。纸本。小楷。册页。凡十幅。每幅17.9×17.5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七)。 【集评】: 淸安岐《墨缘滙观》:“书法唐人,淸劲秀逸,超然绝俗,公书之最佳者。” 【赏..

衰荣无定诗帖(书法)

衰荣无定诗帖(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绢本。草书。书陶诗一首,凡十行,三十二字。25.6×56.8cm。《石渠宝笈》着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 【赏析】: 元代书家以赵孟頫爲最称着。..

送刘满诗卷(书法)

急就章(书法)

急就章(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纸本。章草书。册页。每幅24.7×278.4cm。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六)。【赏析】: 章草自东晋以后作者寥寥,赵孟頫则能上继汉、魏,精擅此体。 章草创于汉元帝时人..

耶律楚材(书法)

耶律楚材(书法):【小传】: 元朝契丹族人(1190—1244)。字晋卿。据《元史》本传记载,贞祐二年(1214)辟爲左右司员外郞。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太宗即位(1229)拜中书令,赠太师,上柱国,追封黄宁郡王,謚文正。 【集评】: 《元..

止斋记(书法)

止斋记(书法):【简介】: 元·赵孟頫书于至大元年(1308)。纸本。行书。47.3×356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 【赏析】: 此帖虽然不是赵孟頫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但透过它,可以了解到他书风的基本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