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王羲之秋月帖轴(书法)

临王羲之秋月帖轴(书法):

【简介】:

淸·王铎书。纸本。草书。凡三行,共三十字。187×51cm。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赏析】:

临写法帖,在此之前恐怕很少有人敢像王铎那样,旣不斤斤于点画的逼似,也不汲汲乎体势的模拟。这件条幅节临的是王帖中段,虽未在落款处注明临的字样,但从他的大量注明临阁帖某家的字迹观之,就可知道他所谓“临”的槪念,便是如此。

《秋月帖》作爲右军变法后的典型书体“今草”,各字之间绝无游丝萦带是其特徵。王铎却用唐代旭素以后才出现的狂草笔法去临写,除了草法的基本相同,尙能令人产生他写时或许案头放着一本王帖的联想之外,其湍急而一落千丈的笔势、恣肆而起倒强烈的运笔,并因此而产生的动蕩不安的气氛,与晋代那种羽客飞仙般绝少烟火气的逸韵,眞是毫不相干。

狂草在明代似乎是最走运的书体,姚绶、张弼、祝允明、丰坊、徐渭等大家多以此名世。而当此时,抒情功能稍逊的小草几成绝响。王铎的写狂草,显然是时代使然。他说:“凡作草,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所以,他的临摹其实可以看成是藉古人之酒杯以浇胸中之块垒的。

王铎的如此临法,使人想起了《中秋帖》。由于该帖与大令《十二月帖》并存于世,因此这件基本可认定爲米芾所爲的临本,使王铎不至被指责爲“始作俑者”。然而或许是王铎的这种走得更远却异常高明的临本大量存在,才使后来出现了一个难以臧否的遁词—意临。

为您推荐

五言律诗卷(书法)

五言律诗卷(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崇祯十三年(1640)。行草。纸本。凡十六行。29.6×530.7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 【赏析】: 王觉斯的这幅巨制让我们欣到书法艺术中的壮美。 壮美的特..

题均历图册语(书法)

题均历图册语(书法):【简介】: 淸·周亮工书。纸本。行书。题词一则。凡十四行,共一百五十六字。26×48.5cm。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赏析】: 《题均历图册语》书作,又一次显示周亮工的纯..

临王献之鹅群帖(书法)

临王献之鹅群帖(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崇祯十三年(1640)。绫本。183.5×51.7cm。刊于《书道全集》(二十一)。【赏析】: 沙孟海先生曾十分风趣地说过: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

临唐太宗帖轴(书法)

法若眞(书法)

法若眞(书法):【小传】: 明万曆四十一年—淸康熙三十五年(1613—1696)。字汉儒,号黄石,亦号黄山。山东胶州人。顺治三年进士,官安徽布政使。工诗文,善书画。书法魏而有士气,精擘窠大字。雅善山水,自成一格。着有《黄山诗留》..

丽人行冰上诗轴(书法)

丽人行冰上诗轴(书法):【简介】: 淸·周亮工书。纸本。行书。七言诗一首。凡四行,共六十八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赏析】: 该篇在结体上趋于含蓄茂密,严谨中有擒纵。在疏密关係上,有大处疏小处密,或上密下疏,促长伸..

秋逕诗轴(书法)

秋逕诗轴(书法):【简介】: 淸·傅山书于康熙九年(1670)。草书。凡四行,共五十九字,每行字数不一。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傅山书法寝馈于颜眞卿争座位帖,而能自出机杼。此帧行草迹似狂草,点线纡环盘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