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册(书法)

七言律诗册(书法):

【简介】:

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凡八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十幅,每幅均高2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六)。

【赏析】:

由于明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採取了极爲严厉的高压政策,加之传统文化活力的衰竭,整个明代弥漫着一种空疏的学风,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愈演愈烈。董其昌书法的“空疏”性格,正是这种空疏学风的反映,它在整个晚明书坛上具有典型意义。

董其昌书法的优点与缺陷,可以说都集中在一个字上:虚。的确,他的作品“虚”得前无古人:一切都是那样毫不在乎,一切都是那样轻描淡写、信手拈来,一切都是那样稀疏零落……以致于观衆都有些飘飘然之感。从这一点来讲,董其昌“自谓逼古”、“直追晋韵”,不无根据。

董其昌以古淡、散逸、苍淸的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但问题也就出在这裏,形式上不加节制的求虚倾向,损害了内涵的丰富性,导致了内在精神的贫乏。因此,康有爲才断言:“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寒气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当然,这并不是说董氏学识浅薄或艺术功底差,而是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董与王羲之虽都追求一个“虚”字。但袒腹东床的王羲之在作品的背后隐藏着一股强烈的“怨”气,凭着这股“怨”气,作品获得了摄人心魄的力量:而生活安逸的董其昌则根本没有东晋名士那种处境,他的思想中没有那么多缺憾。之所以要在艺术上求“虚”,是想让自己在酒足饭饱之后放松一下,娱乐一番,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虚”实质上就是空,不可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为您推荐

后赤壁赋卷(书法)

后赤壁赋卷(书法):【简介】: 明·张瑞图书于天啓癸亥。前行后草。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日本《书道全集》。 【赏析】: 张瑞图书法,在明末名声很大。他平生作书气势雄伟,刚劲奔放,横势强悍,似得力于苏轼。苏轼曾..

书札(书法)

书札(书法):【简介】: 明·黄汝亨书。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赏析】: 此帧黄汝亨简札墨迹,用笔合苏(东坡)米(芾)之长,而以秀美淸逸出。横画起笔多轻入平过,一任自然,至尽处则用心收拾。竪画起笔..

杜甫秋兴八首诗卷(书法)

杜甫秋兴八首诗卷(书法):【简介】: 明·张瑞图书。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七年第二期,日本《书道全集》。 【赏析】: 张瑞图这幅大草颇有“狂飈骤雨”,滔滔一泻千里的势槪。其笔势连贯急促。用笔任意挥洒,不拘于常规,显得率..

临杨凝式韭花帖(书法)

李白月下独酌诗卷(书法)

李白月下独酌诗卷(书法):【简介】: 明·董其昌书于天啓六年(1626)。绢本。草书。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董氏是二王流派余芳中的翘楚,他的草书秀逸淡远,婀娜而无柔弱,刚健而能慧中,杜甫所谓“书贵瘦硬方..

五言绝句诗轴(书法)

五言绝句诗轴(书法):【简介】: 明·范允临书。纸本。行草书。凡二行,其二十八字。131.1×25.8cm。苏州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赏析】: 被帖学所笼罩的明代书坛,文人雅士以诗文书画自娱,能作行草书者极..

李日华(书法)

李日华(书法):【小传】: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明思宗崇祯八年(1565—1635)。浙江嘉兴人。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万曆二十年进士,官至太僕寺少卿。能书画,善赏鑒。万曆、天啓间,世称董其昌、王惟敛“博物君子”,李仅亚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