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诰命卷(书法)

三世诰命卷(书法):

【简介】:

明·董其昌书于大啓五年(1625)。纸本。楷书,共三段,第一段26.2×181.4cm:第二段26.4×233.6cm:第三段26.3×291.8cm。所书乃明喜宗赐予董其昌祖父母、父母及本人夫妇三代诰命。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三)、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董其昌是位善于临古的高手。可贵的是他临仿古帖时着意于整体观照,以意背临,体味和摄取古帖内在的神韵,汲古意爲我意,化古法爲我法,“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似抚无弦琴者”。因此他依据前贤书风创作的作品,旣有深醇的古人神韵,又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徵。楷书《三世诰命》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墨迹明显地脱胎于颜眞卿的楷书,体势庄重笃实而淸秀丰伟,舒缓而略带牵引的笔意有行书的味道,也使易于拘板的楷书变得活脱起来。其转折处不折锋顿笔,作顺势轻提暗转使体势愈显团圞。董其昌追踪颜、苏等前贤名迹。但是由于过于追摹古人的意味,笔下往往“率意”轻飘,忽视法度的表现,虽然起止利落洁凈,却缺少那种前贤普遍具有的横鳞竪勒涩劲老辣意到笔到的功力,多有笔力怯弱之嫌。给人的感觉是点画淸秀,形美、体媚而没有筋健骨壮的内含。缺少唐宋巨匠们笔下那种雄伟淸劲眞力弥满的丰韵。董氏书法风靡一世,是与淸圣祖康熙的推崇分不开的。皇帝赏识并极力倡扬,自然助长了上行下效的风气。趋于时尙的一些文人书家也倾尽溢美之词加以贫庸的吹捧,遂使董氏书法对明淸书风影响甚广。然而平心而论,董氏书法并未达到“超轶前代”、“除却平原俱避席”的巓峰,不要说较之前贤差之远甚,即与同时代的书家相比,也未必有多少过人之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个古来曾推动书法繁荣却也曾给书法带来厄运的时代风气,至今思之不能不使人增加几分忧虑。

明代书注,在我国书法史上,堪爲帖学盛行时期。董其昌的书注,以行、楷书爲主,具有深厚师古之功。他遍临魏晋唐宋名家墨迹,并着重吸收二王、颜眞卿、杨凝式、米芾诸家之长,把二王的俊秀流便,唐人的端重严谨、宋人的洒脱劲挺揉合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卓然成爲明代书法大家。

此帧书卷,用笔娴熟,笔笔着实,不掺虚笔,以气势墨韵取胜,其结字秀逸遒劲,布局妥当,疏朗匀称,别具特点。由此不难看出,董其昌师法古人书法,深得範本神韵,而用笔结字又有自己长处,从而显示出他淸新淳雅的书法格调。

为您推荐

苏轼黄庭经赞轴(书法)

苏轼黄庭经赞轴(书法):【简介】: 明·乔一琦书。纸本。草书。凡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五字。166.6×87.1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 【赏析】: 乔一琦的草书“苏轼黄庭经赞轴”,用笔率意,援毫..

余中英(书法)

余中英(书法):【小传】: (1899—1983)原名世泽,后易字中英,号兴公,晚岁亦号兴公老人。四川郫县人。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早年投笔从戎,曾参加讨袁护国之役,后投..

前途光明书轴(书法)

前途光明书轴(书法):【简介】: 现代·周恩来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十一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从这幅寥寥数字的题词墨迹中就可照见周恩来豪爽洒脱的性情。字虽少却规模宏远,宽博旷达,墨色浓重,给人以..

赠鸿逵研弟诗轴(书法)

癸未蜀游杂诗横披(书法)

癸未蜀游杂诗横披(书法):【简介】: 现代·丰子恺书。纸本。行书。自撰诗。凡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百六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下)。【赏析】: 丰子恺的行书,写得质朴遒丽,天眞淳厚,别有童心之美。在整个现代书坛上..

张瑞图(书法)

张瑞图(书法):【小传】: 明穆宗隆庆四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曆三十五年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积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郞,以礼部尙书入阁预机务,官至建极..

西园雅集图记(书法)

西园雅集图记(书法):【简介】: 明·陈继儒书。行书。纸本。凡五十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百八十字。六开。第一开25.7×27.3cm。第二开25.5×27.5cm。第三开25.7×28.6cm。第四开25.6×29.1cm。第五开25.7×27.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