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词轴(书法)

踏莎行词轴(书法):

【简介】:

近代·乔大壮书于乙酉(1945)。纸本。行书。凡五行,共七十四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

【赏析】:

乔大壮是一位词人,一位文学家,但又铁骨铮铮,所以他的书法是词人之书,但又伟岸不群。大壮十岁从成都名宿顾印愚学书,初学虞世南《夫子庙堂碑》,三十三岁应鲁迅的要求,爲鲁迅写《离骚》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鳺之先鸣。”此联全用虞世南法,虞世南《夫子庙堂碑》是出名的难学,主要是虞书内涵,无从用力,初学学得不好,就会疲软无力。但他写虞书却不是这样,没有软弱的迹象,眞所谓“棉裹针,中藏稜”,旣有肉,又有骨,很有风神。他写虞字,又能去匀、去板。楷书最怕匀、板,即所谓要“作眞如草”。但眞能做到却难之又难。他常在点画上求变化,着意留笔。这也是他主张写字不要完全横平竪直,静中求动的方法。确实他的字写得非常之活。

明白了他楷书的这段来由,才能看懂他的这幅行楷字。这幅字已不是他早年的那种风格了。乙酉是一九四五年,当时他已五十四岁,在山城重庆中央大学任敎。书风仍是虞法圆笔,但已兼有褚遂良及《兰亭》法,细筋入骨。亦如褚遂良,早年写《孟法师碑》,平正阔达,而平正之极,归于险绝。(但是须要的是先有平正,后有险绝。如果平正不足,那是只有满纸唐突,不可与险绝混同。)他又精刻印,好字又配好印。就是从前的书家能塡词,也不一定能刻印,而他的书法,合词、书、印爲一,眞是三绝难能。最后还要指出以上所论,只是他的书法的形式之美。如要说到他书法的内涵,亦如人的内心,那更是美不可言。需知有他的祖父茂萱敢收戊戌六君子的尸骨的这种家敎,才使他能以刻印所得一万元,去救助不肯屈膝在日人铁蹄下以致冻饿的徐森玉。大壮才能写出这样的字,而这都是半点勉强做不来的。

为您推荐

今宵愁词轴(书法)

今宵愁词轴(书法):【简介】: 近代·袁克文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四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 【赏析】: 同本书所收另一幅袁克文行书联对照来看,此幅书作另有一种面目。 作者用笔似乎取欧、颜之法。潇洒的书..

杜甫诗轴(书法)

杜甫诗轴(书法):【简介】: 现代·梁漱溟书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纸本。行书。七言绝句诗一首。凡五行,共三十九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赏析】: 漱溟此书淸雅恬淡而又坚挺绵密,柳诒徵于五十年代初曾屈指数当代学..

李北海岳麓寺碑跋(书法)

李北海岳麓寺碑跋(书法):【简介】: 近代·夏宜滋书于戊辰(1928)。纸本。行书。凡八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赏析】: 从夏宜滋的题跋中,看出了他对李邕《岳麓寺碑》传本的独到见解,作者显然是个博学有识的书家。他..

节临西狭颂轴(书法)

赠陈世邵太夫人轴(书法)

赠陈世邵太夫人轴(书法):【简介】: 现代·李宗仁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十九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也许这只是李宗仁许许多多书法作品中极普通的一幅,可是给人的总体美感是劲健、庄重而又灵动。笔笔..

山中即景诗笺(书法)

山中即景诗笺(书法):【简介】: 近代·李大钊书。纸本。行书。凡五行,共四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这首《山中即景》表现了大钊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一个诗人的情怀。诗的意境激发人的美好想像,犹如身临..

移舟泊烟渚诗轴(书法)

移舟泊烟渚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李大钊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二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从风格上看,李大钊这幅行书很有苏轼行楷的意味,浓墨流利,丰润圆厚,柔而有刚,于和蔼可亲之中,又具有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