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九宫

[书法]九宫:

有两义:①古时书家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又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方法》云:“八面,俱满者方可提飞。九宫囲,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也。

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云:“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着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如阴阳家旋转九宫图位,起一白,终九紫,以五黄为中宫,五黄何尝必在戊己哉!”此就一个字而言,亦称“小九宫”。②就整幅书法作品而言,又有“大九宫”之说。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云:“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为大九宫,其中一字即为中宫,必须统摄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势。逐字移看,大小两中宫皆得圆满,则俯仰映带,奇趣横出已。”又云:“九宫之说,始见于宋,盖以尺寸算字,专为移缩古帖而说,不知求条理于本字。故自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

两晋真书碑版不传于世,余以所见北魏、南梁之碑数十百种,悉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秦、汉、魏、两晋篆分碑版存于世者,则莫不合于此。其为钟、王专力可知也。世所行《贺捷》、《黄庭》、《画赞》、《洛神》等帖,皆无横格,然每字布势奇纵周致,实合通篇而为大九宫。如三代钟鼎文字、其行书如《兰亭》、《玉润》、《白骑》、《追寻》、《违远》、《吴兴》、《外出》等帖,鱼龙百变,而按以矩矱,不差累黍。

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

”明董其昌《容台集》又云:“书家以分行布白谓之‘九宫’。元人作《书经》云:《黄庭》有‘六分九宫’,《曹娥》有‘四分九宫’是也。

为您推荐

[书法]三角势

[书法]三角势:“永”字八法中“侧”法异势之一种。又分“直三角势”、“横三角势”、“覆三角势”等。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三角与四角点用处略同,各随其轻重耳。‘言’、‘戈’等字用之,《书法三昧..

[书法]上尖撇

[书法]上尖撇: “永”字八法中“掠”法异势之一种。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撇法》云:“上尖撇,上用尖起,所以接上。‘广’、‘皮’等字用之。”参见“悬戈势”、“钩镰势”条。..

[书法]三画法

[书法]三画法:指写重叠三横画的方法。强调无论是真、行、草均要求变化。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云:“三画法,口诀云:上潜锋平勒,中背笔仰策,下紧趯复收,各递相解摘。古经云:‘《黄庭》“三门”字用草法,上衄侧,中策,下奋笔..

[书法]八面

[书法]小成大

[书法]小成大:指作字须一笔不苟,关系全字之结束者,即使是极小处,亦切不可疏忽,否则就会有“美人病一目,壮士折一肱”之弊。前人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主。”此即以小成大之势。欧阳询《三十六法》云:“字以大成小者..

[书法]小大 大小

[书法]小大 大小:指大字应使之缩小,雍容有度。小字应扩展使之大,讲求气势。欧阳询《三十六法》云:“小大大小:《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亦欲..

[书法]九宫格

[书法]九宫格:供临习书法用的界格纸。在方格中画“井”字形,等分成九格,便于临写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画部位,或以之缩小放大。为便于临摹古帖,或于“九宫格”旧制有所变化。清蒋骥《复位九宫格》分为“九宫全格”、“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