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丁甲骨刻辞(书法)

康丁甲骨刻辞(书法):

【简介】:

商代康丁时(约公元前1227—1219)。牛胛骨卜辞。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后爲庐江刘体智善斋所得,现藏北京图书馆。着录于《殷契萃编》、《甲骨文合集》。

【集评】: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论此期书体云:“工整的书体则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似前此(指祖庚祖甲时甲骨文)的守规律。”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云:“康丁卜辞刻划纤细而匀,”“较爲散逸”。本片属于这种风格。

【赏析】:

本片刻辞沿骨版边缘而行,上下分爲五段,或一字,或二字,或五至九字,每段之间留空,疏朗而不繁密。字少者,字体略大;字多者,字体略小,故五段合成一气,具有内在的联系。笔划虽纤细,或直笔,或圆笔,以显变化之妙。如两个“其”字,底下一笔的写法就完全不同。三个“”字,亦有工拙之异。

为您推荐

甲骨文第二时期书法(书法)

甲骨文第二时期书法(书法):【简介】: 甲骨文第二时期:祖庚、祖甲时代,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贞人有“大”、“旅”、“行”、“兄”、“喜”、“犬”、“荷”、“逐”、“尹”、“出”等。其书法风貌多工整谨饬。 【赏..

尺牍二则(书法)

尺牍二则(书法):【简介】: 明·徐渭书。纸本。行草书。尺牍二则。共两幅。第一幅26.9×5.6cm;第二幅26.9×7.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八)。 。【赏析】: 徐渭性格狂放不羁,人们常把他的..

甲骨文第三时期书法(书法)

甲骨文第三时期书法(书法):【简介】: 甲骨文第三时期,是廪辛、康丁时代(一世二王),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下半叶。贞人有:“彭”、“狄”、“口”、“宁”、“荷”、“逢”、“显”、“敎”、“旅”等。其中“旅”、“口”、“..

自书诗卷(书法)

姜宸英(书法)

姜宸英(书法):【小传】: 明崇祯元年—淸康熙三十八年(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谿人。明太常卿姜应麟曾孙。与朱彝尊、严绳孙号“江南三布衣”。年七十始举进士,康熙三十六年探花,授编修,参修《明史》。..

杨岘(书法)

杨岘(书法):【小传】: 淸嘉庆二十四年—光緖二十二年(1819—1896)。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又号藐叟,紫翁。浙江归安人。咸丰五年举人。历参曾国藩、李瀚章幕,参与鎭压太平天国、捻军之谋划。同治八年在浙江负责转漕,后曾任..

卜算子诗稿(书法)

卜算子诗稿(书法):【简介】: 现代·朱德书。纸本。行书。凡十四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这幅诗稿以柳体笔法写行书,中锋圆浑中含骨,点画遒劲而多姿。笔力坚实,书如其人。不足之处是笔势欠连贯,单字尙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