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书法)

邓散木(书法):

邓散木(1898—1963)是近现代影响卓着的书法家、篆刻家。其于书法,眞、行、草、隷、篆各体皆精,于篆书尤爲独到。初师虞山萧退庵,迄晚年治大小篆、瓦、镜、简书爲一炉,形成了“非篆非籀,非古非今,是自己家数,不自门入”的“草篆”。其于篆刻,初师常熟赵古泥,旁搜远绍,广採博收,对古玺、汉印,历代篆刻乃至甲骨、金文、封泥、瓦当、镜币、石鼓等都进行了深入、紥实的研究,苦心孤诣,师古出新,戞然鹤立于印林。早在三十年代,即与吴昌硕(苦铁)、王冰铁、钱瘦铁齐名,被誉爲“江南四铁”之一,诗人沈禹锺爲诗赞曰:“三长两短语由衷,自许平生印最工。巨刃摩天空一世,开疆拓字独称雄。”

邓散木于篆刻最重章法,尝言:“治印必须言章法,犹之大匠建屋,必先审地势,次立间架,俟胸有全屋,然后量材兴构。”在积毕生心、血写就的《篆刻学》中,他总结出临古、疏密、轻重、增损、屈伸、挪让、承应、巧拙、宜忌、变化、盘错、离合、界画、边缘等十四则心得,附以印例,详加论述。而这些经验在其传世之作中无所不施,无施不妙,分朱布白往往出奇制胜,令人叹爲观止。

“苏复”一印朱白各三方,虽印式无别,面貌相似,但毫不雷同,极变化之能事,足见作者功力之深。

“妙契同尘”一印深得疏密聚散之妙,“妙契”笔画少而占地多,“妙”之“玄”部,“契”之“丰”部与“尘”紧靠,大有“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可以容针”之趣。印之左上边缘与右下之“刀”部遥相呼应,尤有巧思。

“风灯吹阴雪,云门吼瀑泉”一印之“云”字大占中腹,与四周之密集的笔画相映,构成云悠悠以出岫之意境,“云”字圆转的笔画与周围方折的笔画相对,使全印旣沉重,又灵动。“十年一觉”一印,“觉”字笔画多,而以细笔出之,“十”、“一”笔画少,但也未粗过“年”字,“十”字横缩短,几乎不见,使粗笔的“年”字更加突出,全印左右势均力敌,深得计白当朱之者。而变成曲形的“一”字与笔画方折而轻灵的“觉”字相对照,别有一种大梦方醒未醒的意味。

邓散木的篆刻尤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是其力求印章的风格、意境与印文的内容相一致。刻于一九三八年的“跋扈将军“一印可谓佳作。刀法奇肆爽利,一往无前,“跋”与“扈”、“扈”与“军”的粘连,印章上边的冲破又呈现出一种无法无界,无拘无束,睥睨一切的气槪,醉乎?怒乎?边款刻曰:“将军跋扈,威弧书怒,秃毛无笔,生气虎虎。柔羔不鸣,被发左衽。醉睨将军,鼻端出火。”“跋扈将军”印艺术地表现出了处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作者的心态。而刻于五十年代末的“九洲生气恃风雷”一印也堪爲时代的写照。“九州”、“气”的飞动与“生”、“恃”、“雷”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全印在沉着中漾出勃勃生机。

邓散木在近现代印坛上确是一位名家,一生刻印数以万计,有《摹西汉官印》、《豹尺室印存》、《粪翁治印》、《三长两短斋印存》、《厠简楼编年印稿》、《旅京契迹》、《一足印稿》、《邓散木印谱》等传世,在海内外卓有声誉,学者衆多,风靡一时,至今仍爲人们所景仰。

为您推荐

胡震(书法)

胡震(书法):胡震(1817—1862)篆刻取法汉印,功力极深,因其苦心研究,日夜苦功,且性情耿直,故颇爲自负。后偶见名重江南篆刻大家钱松之印作,令他大受震惊,深感不及,自此爲之一变,并与钱松结爲挚交。同治三年(1864)严荄将其及钱松的..

易孺(书法)

易孺(书法):易孺(1874—1941)篆刻初宗黄牧甫,后游历大江南北眼界大爲开阔。一九二一年在北京与金石契友数十人结爲“冰社”,易孺爲社长。 易孺在篆刻方面崇尙变革,他认爲沿袭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有自己的面目。 他的朱文..

乔大壮(书法)

乔大壮(书法):乔大壮(1892—1948)于篆刻推崇赵之谦、黄牧甫。他自己治印则力追黄牧甫。因他所处的时代商周古器出土日多,乔大壮广事搜集并使其丰富自己印章的艺术内涵。他所作的大篆印章、布局章法重变形,极尽夸张之能事..

丁二仲(书法)

杨澥(书法)

杨澥(书法):(1780—1850),享年七十一岁。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石公山人、孓翁、杨枯杨、杨风子、野航子、野航逸民、风痺废人、吴江野老等,耳聋后,又号聋石、聋彭。江苏松陵(今爲吴江县)人。常至吴门寻师访友。中年移居吴..

黄学屺(书法)

黄学屺(书法):黄学屺(约生于乾隆年间,殁于1830年之后),活跃在嘉道年间。字孺子,号楚桥,江苏如皋人,淸代如皋印派篆刻家。如皋派后期的主将。他广结天下名士,在诗词书法治印诸方面有较高修养,其成就得到梁章鉅、石蕴玉等人的推..

简经纶(书法)

简经纶(书法):简经纶(1888—1950)字琴斋,别署万石楼主。广东番禺人,四十年代末移居香港。书画篆刻家。平生致力于艺事凡四十余载。所作皈依古法,多有创见。简氏篆刻不爲前人所踬,卓有建树,于甲骨、金文、泥封、古玺、汉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