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派:南宋赵孟坚《论书》“晋、宋而下,分而南北,……北方多朴,有隶体,无晋逸雅。”至清代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则明确分正书、行草为南北两派,称:“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锺繇、卫瓘、索靖及崔悦、户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又称:”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并称:“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阮元此说,在晚清颇具影响,但据近代考古发现的南北朝书迹,虽体势多样,性情有别,然并不因南北位置而有巨大的差异。然自阮元倡南北书派之说后,遂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为您推荐
集字:书法术语。1指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徐氏法书记》所载“梁大同中,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赐八王”,便是最早的集字。唐初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成《圣教序》,是最早的集..
碑阴:碑刻术语。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将门生、故吏或出资建树者的姓名镌刻于背面,故称。..
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署书:亦称“榜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书有八体,”六曰署书”。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
法书: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
篆盖:碑刻术语。唐代的墓志铭,通常有石盖,因盖上文字多用篆体,故名。篆盖与篆额内容相仿而形制不同,但《金石综例》称:“篆盖,即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