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汉代隶书的统称。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为您推荐
刻符: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用于符信。”段玉裁注:“《魏书•江式表》符下有书字符者,周制六节之一,汉制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
燕尾:指章草中的一种波法。如神龙本《兰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状似燕之尾,故名。前人将隶书横画出笔的挑脚比喻为燕尾。参见“燕不双飞”。..
洗碑:碑刻术语。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画精神难免大逊,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即是被洗者。..
爰书:秦代小篆的别称。宋代刘奉世称:“爰书者,盖赵高作《爱历》教学隶书时,狱吏书体盖用此《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故从俗呼为‘爰书’也。”..
顿笔: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其向下用笔的力度大于“驻笔”,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一笔三过:书法术语。指每作一点画虽微如黍米,皆须三折笔锋,始得完成。其法:落笔藏锋为第一折;提笔转锋顿挫引笔为第二折;回锋收笔为第三折。作书忌顺笔平拖,而点画经过三折,始能圆满浑成。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载:宋代唐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