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

    蒙古文 : 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现存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中,年代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图)。但至今尚未发现直接记载早期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的文献资料。在近代论及回鹘式蒙古文的著述中开列的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都是根据对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的分析拟订出来的(图2)。一般认为有1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14个。大部分字母有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个别字母不出现在词首,只有词中、词末两种变体。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在笔划上结合得很紧,多数情况是连在一起的。拼写一般以词为单位,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以分作两段书写。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回鹘式蒙古文到17世纪时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现行蒙古文与回鹘式蒙古文相比,有下述特点:一些字母的形状有了改进,更便于连写;一些字母的写法发生分化,分别表示不同的语音;补充了拼写借词时使用的字母;一个词分写成两段的现象消失了;增加了新式标点符号。现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圆唇元音o、u共用一个字母,、ü共用一个字母。辅音d、t在词首使用一种字母变体,在词中有元音前和元音后两种字母变体,在词末使用另一种变体,ɡ、k 在阴性词里写法一样。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通过它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图书,其中包括本民族的创作和中外名著的译本,并发行了多种报刊。
  托忒文是1648年卫拉特高僧札亚·班智达(那木海札木苏)在蒙古文基础上改制的。它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托忒文字母表包括31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7个,表示辅音的24个。字母的形状和读音与现行蒙古文有些不同。用4个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 4个舌位不同的圆唇元音。辅音k和ɡ,t和d也分别用不同的字母区分开。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并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族转用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或"基里尔字母蒙古文"。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嫴、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

为您推荐

蒙古族文学

蒙古族文学 : 蒙古族约341万人(1982),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宁夏、云南和其他省区也有少数聚居和散居。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蒙文和汉文。   历史的发..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 : 蒙古族史传文学作品。旧译《元朝秘史》。成书于1240年,原文不传,作者佚名。传世的汉文音译本系明代火原洁、马沙懿黑二人翻译。后来收入《永乐大典》十二先元字韵之中,得以保存流传。自明清以来,..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 : 成书于1662年。作者是17世纪鄂尔多斯蒙古族名门望族的后裔——文学家、思想家萨刚彻辰·洪台吉。萨刚彻辰生活的时代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后金吞并蒙古的政策不断取得胜利,蒙古“黄金家..

蒙古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