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读

    吏读 : 又名吏札、吏吐、吏道。朝鲜文创制前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形式。相传为新罗神文王(681~692)时期的鸿儒薛聪所创。实际上在薛聪之前已有不少早期吏读碑文。薛聪的贡献是把历代吏读文献归纳整理,使这种文字形式更加系统和定型。高丽李朝时期,吏读主要用于公私文书。吏读的特点:实词大致用汉语词,这些词进入句子时一般都按朝鲜语的语序,添加用汉字标记的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这些附加成分朝鲜语称为"吐"。以1395年刊行的《大明律直解》中的一条律文为例:"徒役年限内良中老疾是去等如前论之为乎事"(汉字:若在徒役年限内老疾,亦如之)。其中,"是"、"为"、"事"只借用汉字的义,分别按朝鲜语读作 "i"、"h對"、"iL",是训读。其他实词按当时朝鲜语的汉字读音。附于实词后的"良中"表示时间的位格,"去等"表示假定的谓词连接形,"乎"是谓词限定形,都是"吐"。吏读曾和汉文长期并用。朝鲜文创制后, 3种书面形式同时使用,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现存的吏读文献有碑文、《大明律直解》和一些文书契约等,是研究古代朝鲜语极为珍贵的资料。

为您推荐

《类篇》

《类篇》 : 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丁度等奏称:"今修《集韵》,添字既多,与顾野王《玉篇》不相参协,欲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别为《类篇》,与《集韵》相副施行。"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

立陶宛语

立陶宛语 : 苏联立陶宛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东支,是该语族仅存的两种语言之一(另一种为拉脱维亚语。使用人口共约300万,其中250万在立陶宛,白俄罗斯也有少量使用者。在国外的50多万立陶宛人中,绝大..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 见历史比较语言学。 ..

科依桑语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一种语言会演变为数种语言。就是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这类语言发展变化规..

类隔

类隔 : 见汉语音韵学。 ..

拉丁语

拉丁语 : 概述  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语言,和奥斯克·翁布利语同属古代印欧语系意大利克语族。从现存的古代铭文看,当时的拉丁语与奥斯克·翁布利语相互影响,由于罗马的强盛,罗马人的拉丁语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