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训

    互训 : 两个字互相训释,即用甲解释乙,又用乙解释甲的训诂方式。因为语言里有很多同义或义近的词,在经传注解和字书及训诂书里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避免用繁琐的语句作说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里就很多,例如:"老,考也","考,老也";"更,改也","改,更也";"追,逐也","逐,追也";"寄,托也","托,寄也";"奉,承也","承,奉也";"切,刌也","刌,切也";"极,栋也","栋,极也"。这些都是互训的例子。后代的字书也多袭用《说文》。这种互训的方法,固然简便,但遇到两者之中有一个不懂,或两者意义有广狭之分,解释就失去作用。所以现代的辞书字典里就尽量不用互训的方法,而代之以精确的说明。

为您推荐

呼 : 见等韵。 ..

会意

会意 : 见六书。 ..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 : 见汉语方言。 ..

回鹘文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 20世纪30~40年代汉语方言地区性调查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1910~1963)编著。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列为专刊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  ..

《汉语语法论》

《汉语语法论》 : 汉语语法著作,高名凯著。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57年修订,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高名凯(1911~1965),语言学家,福建平潭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改攻语言学,1940年获博士..

后起本字

后起本字 : 指在假借字基础上造的汉字。古人字少,一个字有时代表几个意义不同而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用,后来在原本借用的字的基础上造出与词义相应的新字,这样的新字在文字学上称为后起本字,也就是后起的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