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正词法

    汉语拼音正词法 :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普通话语词的规则。也叫"正字法"或"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最主要的原则是"分词连写",就是把语言划分为词,并把多音词的各个音节连写在一起成为一个拼写单位。例如"大家来学习普通话"这句话,应该按词分写成" Dàji╣ lái xué xí pйtōnghuà"4个书写单位。制订分词连写的规则除了参考语法上的词类区分外,还要考虑听觉心理(语感)和视觉心理的要求。因此,汉语拼音的写法和传统语法并不完全一致。
  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内容还有音译外来词、文言成分、缩略语等的写法,同音同形词的处理法,声调的标注法,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包括短横" -")的使用法等等。汉语拼音正词法制订以后,有一个通过群众书写实践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的过程,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过程。
  汉语拼音正词法在 100多年前的汉语拼音中就开始使用了。最早是教会罗马字用加短横的方法分词连写。其次是清末的一些切音方案 ,如卢戆章的 《切音新字》(1892)、蔡锡勇的《传音快字》(1896)、沈学的《盛世元音》(1896)、王照的《官话字母》(1900)、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6)、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1908)、刘世恩的《音韵记号》等。这些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分词连写的方法。其中,蔡锡勇最早提出"连书"的概念,沈学提出了"缮连为书"的主张。朱文熊不但实行分词连写,而且还规定了大写字母和短横的用法。到20世纪20年代国语罗马字产生,开始制订完整的"词类连书条例",如黎锦熙、赵元任、萧迪忱(萧家霖)、孙先六等都拟订过方案。30年代拉丁化新文字有系统的词儿连写规则。吴玉章、林汉达、倪海曙等在这方面都作过补充修订,使规则更加完善。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没有制订正词法规则。但是公布后,全国出版的大量普通话拼音读物,都是分词连写的。这些读物承袭了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分词连写法。后来《中国语文》等杂志讨论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拼音词汇》、《汉英词典》等辞书,都采用了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编排方式,提高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水平,丰富了分词连写的经验。
  为了使汉语拼音正词法有统一的条例,1982年3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着手制订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和各种专用规则。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讨论,并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最后制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于1985年10月发表。
  参考书目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第五章),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1957。
 周有光:《拼音文字写法资料选辑》,文字改革出版社,北京,1957。

为您推荐

拼音

拼音:把声母、韵母按照某一语言的语言结构规律拼合成一个个字音。拼音时应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声母、韵母的连续要迅速,中间不能停顿间歇。拼音的方法主要有:1.先读声母,再读韵母,最后读出音节。如“天”t-iān,tiān..

《小学生拼音报》(周报)

《小学生拼音报》(周报):1960年创刊,由小学生拼音报社编辑出版。原名《晋南拼音报》、《运城拼音报》,山西省教委主办,它帮助幼儿用拼音、识字、正音,提前学会阅读和写作,发展其语言和思维能力。4开4版,一版为思想品德教育版..

汉语拼音报(新闻)

汉语拼音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文字教育报纸,同时用汉语拼音和文字出版。1958年10月12日在北京创刊,1962年7月停刊。1977年7月复刊,更名《汉语拼音》。月刊。1980年12月停刊,1981年7月复刊,更名《PINYINBA..

汉语拼音方案(语言)

拼音(语言)

拼音(语言):①按音节结构规律把音素拼合成音节。在汉语中还包括加上声调。如把x、i、a拼成xia,加上声调,拼成xiá(霞)或xià(下)等。汉语语音教学中常用的拼音方法有声韵两拼法、三拼法和声介拼法。②研究实验汉语拼音文..

词法(语言)

词法(语言):①语法的组成部分之一。词的构成及其变化的规则。包括:(1)构词单位。如有词根和词缀之分,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之分。如“儿子”、“人民”中,“儿”是词根,“子”是词缀,“人”是自由语素,“民”是粘着语素。(2)构..

语音学造词法(语言)

语音学造词法(语言):造词法之一。以取声为主,词素只表音不表义的造词方法。所用的造词原料是不表义的音节。可下分为:(1)取声命名式。如“布谷”、“知了”。(2)取声表情式。如“喂”、“嗯”。(3)单纯拟声式。如“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