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1920~1992)

    朱德熙(1920~1992) :   中国语言学家.江苏苏州人。生于1920年10月24日。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6~1952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52 年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1984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朱德熙早年研究古文字学。50年代开始从事汉语语法研究。他在语法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语法修辞讲话》(与吕叔湘合著,195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1980)、《语法讲义》(1982)、《语法答问》(1985)等。这些著作的特色是严谨、深入而多创见,并且重视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探索;在研究现代汉语的同时,注意同古代汉语和方言比较。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 (1954)、《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1961)、《战国文学研究六种》(与裘锡圭合写, 1972)、《信阳楚简考释》(1973)、《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初步研究》(1979)和《战国陶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1979)等。此外他还参加了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整理工作。 他考释古文字不仅重视字形的分析, 而且注意古文字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和语法作用。朱德熙在语法教学、修辞写作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为您推荐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 : 《中国语言学报》  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现已出版 3期。每期30~40万字。主要选载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和某些非会员的语言科学方面的论文。内..

自然语言书面理解系统

自然语言书面理解系统 : 指人和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书面对话的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早期使用关键词和模式匹配的方法,计算机只能应答有限的、固定格式的输入句,没有句法、语义分析和知识推理。70..

篆书

篆书 :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起于周末,后来行使于秦国。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秦处周之旧地,使..

籀文

中介成分体系

中介成分体系 : 根据外语-汉语机器翻译特点建立的一套特殊的句子成分体系。其中各个成分既不是原语成分,也不是译语成分,而是介于原语和译语之间的句子成分。中介成分是通过原语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并考虑到向译..

自然语言理解

自然语言理解 : 俗称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的分支学科。研究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的语言交际过程,使计算机能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通信,以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包括查..

转注

转注 : 见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