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语

    信德语 : 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 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此外也用于俾路支省东部和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卡奇区。使用人口约800万。信德语由通俗梵语的一种方言演变而来。信德(Sindhi)和印地 (Hindi)原是一义。


  信德语的音系里还保留着古代印度 -雅利安语言特有的龈音和卷舌音的对立, 即r~╱,s~▄ 等,如u▆hu(骆驼)用卷舌音;但词中位置的-╨(h)有变为╱(h)的倾向,如 p媅╱h-媅╯u(学习, 中古雅利安语为 pa╨hai诵读)。鼻音后的辅音也常发生变化,如╨媅ndu(牙齿),源出梵语的 danta,鼻音使t变为d;╨媅nu(贡金),源出中古雅利安语 da╯╨a(杖,罚金),鼻音将后随辅音吞没。信德语辅音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发展出一套吸气音──抩,庽, j,ф;如"牙齿"的实际读音为 (庽媅ndu)。信德语在元音方面的特点之一是,它和其他印度语支西部语言一样,把中古的ɑ变成了媅 (东部语言则变成D或婖)。例如m媅r媅no(死),源出梵语 mara╯a,奥里亚语作m婖r婖n,阿萨姆语作 mDrDn。另一特点是它保留了词末音节中的短元音。例如媅khi(眼睛),梵语作ɑk▄i,中古雅利安语作akkhi,在印地语中变成kh。信德语只有阳性和阴性,中性已消失,有单数和复数,主格和斜格。信德语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在印度学校里也用梵文天城体。

为您推荐

《小学蒐佚》

《小学蒐佚》 : 辑录已经亡佚的文字音韵训诂之类的书76种,清末龙璋(1854~1918)编纂。清代学者辑录小学佚书始自任大椿 (1738~1789)、孙星衍 (1753~1818)。任大椿有《字林考逸》、《小学钩沉》、孙星衍有《仓颉篇..

《修辞格》

《修辞格》 :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

《新著国语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 : 见黎锦熙。 ..

歇后语

修辞格

修辞格 : 也称辞格、辞式,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修辞格可以从表达作用、结构特点和运用的原则3个方面加以分析。如比喻这个修辞格,从表达作用看,要比原来的说法更具体..

新语法学派

新语法学派 : 语言学的一个学派 。德语原文是 Junggramatiker。19世纪70年代德国莱比锡大学K.布鲁格曼、H.奥斯特霍夫、B.德尔布吕克(1842~1922)、A.莱斯金、H.保罗等人建立。 因为他们对梵语与古希腊语的关系..

楔形字

楔形字 : 5500 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字。这种文字有别致的书写方法:用硬笔在软泥板上压刻,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划,好象是楔子或钉子,所以称为楔形字或钉头字。   楔形字在不同时代书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