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能力量表 :
此量表描述有助于对不同测试项目所报告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和解释。量表的建立有助于提升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高语言教学的整体成效。
20世纪50年代,为了培养海外军事人员的外语能力,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口语能力标准以考查驻外军队的口语水平,如美国外交学院量表、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量表。80年代,这些标准被美国政府其他部门采用,并从单一的口语能力扩展到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还将学习者的文化水平纳入测评范围。这些语言能力测评量表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以语言知识作为描述指标。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以交际能力为基础的语言能力量表,以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描述指标。中国也正在积极研究和建立语言能力量表。
制定语言能力统一量表的基本原则是:①以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为基础。②有明确、直观的描述语。③分别描述听、说、读、写能力。④能力等级的划分尽量做到量化。⑤量表必须便于理解和使用。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⑦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⑧量表制定完成后应经过效度验证,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⑨量表只提供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不涉及各项考试的行政主权。
制定语言能力统一量表的基本步骤包括:①确定语言能力描述的参数。②收集描述语,建立描述语库。③对描述语进行分类。④对描述语进行分级,使之量表化。
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能力统一量表有《欧洲语言测试者协会语言能力标准》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两者均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前者从不同的语言交际活动入手,对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使用任务进行“能做”描述。后者采取“基于行动”的方法,把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划分为三等(初等、中等、高等),每等设两个级别,共六级;将语言活动划分为产出型、接受型和中介型,一方面对语言能力进行整体描述,另一方面按照交际语言活动类型对语言能力分别进行描述;其优势在于既有总体的标准以区分作为整体的综合语言能力,又有针对某项能力或语言活动的具体标准,为语言学习、教学和测评提供详细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