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 :
首版从1975年开始编写,197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文化建设重点科研项目,1983年被列为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湖北、四川2省30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10余年编纂而成。1986年开始出版,1990年出齐,共8卷,收列单字54 678个, 总字数2000余万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音、义收录最完备、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字典,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出版后先后获得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辞书奖等奖项,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备书目。
《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始于1999年,由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四川辞书出版社具体负责。第2版是“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修订版于2010年出版,共9卷,收列单字60 370个,总字数1500万字,由原版权单位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共同出版。
此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形体,简要说明其结构演变;在字音方面,对所收列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反切,标注了上古韵部;在字义方面,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第2版新增收了5692个字头,收字更多;统一采用新字形,改变了首版新旧字形混用的情况;纠正了首版中的错误,修改或增补音项、义项、例证等,对诸多内容进行了提高性修改;将补遗字排入正文,在部首检字、笔画检字之外增加音序检字,强化了实用功能。第2版出版后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