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文(语言)

粟特文(语言):

也叫“窣利文”。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古代居民使用的一种文字。源出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草书。所记录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语支。有十九个音节字母。是一种没有标明元音的音节文字,只用弱辅音字母兼表元音。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的写法不同。原为自右向左横书,后改为自上向下直书。使用时代约为公元二、三世纪至十一世纪。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文、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中国境内发现的多为佛教经典。后世的回鹘文系采用粟特文字母改制而成。蒙古文和满文字母也间接源于粟特文字母。英、法、德、苏、日等国学者对粟特文资料进行过搜集研究。

为您推荐

新式标点符号(语言)

新式标点符号(语言):同“旧式标点符号”相对。指受西方标点符号影响而制定的适用于白话文的标点符号。严复《英文汉诂》(1904年)最早应用西方标点于汉语。“五四”运动前些年,已有不少作家开始使用新式标点。如《新青年..

佉卢文(语言)

佉卢文(语言):也作“佉留”、“佉卢虱底”。全称“佉卢虱咤文字”(Kharothī)。古代曾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中国新疆的古于阗、鄯善一带。使用时间大致在..

蒙古文(语言)

蒙古文(语言):中国蒙古族使用的文字。历史上蒙古族曾先后使用过*回鹘式蒙古文和*八思巴字。前者也叫“古蒙古文”,系宋代嘉泰四年(1204年)蒙古汗国征服乃蛮部后,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使用于十二世纪末至十六世纪末..

突厥文(语言)

柯尔克孜文(语言)

柯尔克孜文(语言):中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文字。柯尔克孜族在八世纪时曾使用过*突厥文。十七八世纪后,由于信仰伊斯兰教,逐渐采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4年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现在的柯尔克孜文,俗称“老柯尔..

旧式标点符号(语言)

旧式标点符号(语言):同“新式标点符号”相对。指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标点符号的萌芽。如已出现用横线、直线或丁字形线表示的原始分段号、*重文号、*合文号等。金文中,增加了钩倒符号、表示句绝的钩..

口诀(语言)①

口诀(语言):古代朝鲜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朝鲜语为“吐”〔t‘〕。通行于八世纪以后。起初用汉字标记,后简化为用汉字的偏旁或某些笔画标记。主要用于读汉文,在汉文的句读、段落之间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