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标调法(语言)

五度标调法(语言):

也叫“字母式声调符号”。赵元任创造的一种表示声调的方法。画一条竖线,从下到上分作四格五度,最高音定为五度,半高音定为四度,中音定为三度,半低音定为二度,最低音定为一度。在竖线左边用横线或斜线、折线,从左到右,表示声调的起落点和调子的形状。如高平:55,中平:33,低平:11全升:15,全降:51,全降升:515,全升降:151。逢入声如需两个或三个数字表示,则在数字下加一横线,表示声调短促。如上海话五个声调的调号:阴平53阳平13阴去34阴入5阳入12。这种标调法较简明,且不至使人误会声是绝对音高,因此较通行。

为您推荐

唏音(语言)①

唏音(语言):舌叶音[]、[3]的统称。唏音和与其相似的咝音的差别在于唏音的发音部位比咝音稍靠后,并且嘴唇突出成圆形。因有唇部的共鸣,唏音的能量集中区比咝音低。..

半元音(语言)

半元音(语言):也叫“半辅音”、“次元音”。一种摩擦很轻的擦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擦音大些,但不及发元音的程度,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半元音的声学特征是非稳态性。除非与相邻元音部位相同,否则总是从一开始就处于..

后强辅音(语言)①

后强辅音(语言):发音时除阻阶段比成阻强的辅音。一般只出现在元音前面。如普通话“爸”[pA]、“怕”[p‘A]、“张”[a]中的[p-]、[p‘-]、[ts-]等。..

挤喉音(语言)

调类(语言)

调类(语言):根据调值的异同归纳出来的声调种类。在汉语中,一般根据这些类和中古四声的关系而命名,或者直接利用古代调类的名称,如“平、上、去、入”等,或者依分合情况在古调类的名称上加“阴”“阳”,如“阴平”、“阳平”..

前强辅音(语言)①

前强辅音(语言):发音时成阻阶段较强的辅音。一般只出现在元音后面。如普通话“山”[An]“工”[kuη]中的[-n]、[-η],朝鲜语[pul](火)、[mot](钉)、[mom](身子)、[ip](嘴)中的[-l]、[-t]、[-m]、[-p]等。..

紧喉音(语言)

紧喉音(语言):也叫“紧喉嗓音”。发声类型的一种。发音时拉紧杓状软骨,关闭软骨声门,只有韧带声门段产生缓慢而又不规则的振动。西非豪萨语和北部尼日尼亚语里都有紧喉音和非紧喉音的对立。如豪萨语的’ya’ya(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