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析唐韵法(语言)

离析唐韵法(语言):

清代顾炎武所创的一种研究上古音韵部及其所属字的方法。在顾氏以前,古韵学研究者多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位,而顾氏则否。他仔细审查每一个具体的字,以《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的押韵情况来证明某字应该属于哪一个韵部。离析工作分两步:第一步是离析俗韵(平水韵),回到唐韵。如把尤侯幽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侯韵应入第三部,幽韵应入第五部,而尤韵则半属第二,半属第五:把支脂之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脂之两韵应入第二部,而支韵则半属第二,半属第六;把庚耕清三分,而不是从俗韵混而为一,然后知道耕清两韵应入第八部,而庚韵半属第七,半属第八。这是顾氏所谓“一变而至鲁”。第二步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如析支麻庚尤各为两半,又如析屋为三,析觉为二,等等。甚至个别的字重新归韵。这是顾氏所谓“一变而至道”。《论语·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顾氏借此二语以表示他分两步走去达到古音。顾氏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公认。

为您推荐

音韵逻辑学方法论(语言)

音韵逻辑学方法论(语言):音韵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在形式逻辑范围内,从理论上说,可有归纳、演绎和类比三种方法。但根据近年的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则应主要确认为是检验演绎法,或准确一点称为假设演绎法。在演绎法运用的过..

丝联绳引法(语言)

丝联绳引法(语言):也叫“丝贯绳牵法”。汉语音韵研究方法之一。指传统汉语音韵学者在系联古韵文的韵脚以归纳出古韵部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丝联绳引法”这一名词及其含义始见于清人张惠言和张成孙父子的《(说文)谐声..

音韵哲学方法论(语言)

音韵哲学方法论(语言):语言哲学研究的分支之一。其内涵尚未十分确定。一般指从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这一宏观角度来归纳总结汉语音韵研究的若干特征。音韵哲学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体现。现代“科学哲..

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语言)

同源异式词(语言)

同源异式词(语言):译自英文的doublet。其原义是指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读词,主要是指一词两读的形式,也有人认为是指同源词或古今字的不同形式。王力称此为“骈词”,并解释说:“骈词是一个词的旧形式和新形式同时存在。旧形式..

十世纪河西方言(语言)

十世纪河西方言(语言):曰本高田时雄所用术语。他通过对敦煌文书中的藏文音译汉文文书的音韵研究,发现这些译音的音韵特点可以分成两种:(1)代表唐代标准音,吐蕃期或者归义军前期的文书属之。(2)完全依据当地方言音译,归义军..

西夏语汉语对音(语言)

西夏语汉语对音(语言):对音资料之一。西夏语是十一世纪左右党项羌人的一支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缅彝语支。该语言虽然已经死亡,但尚有文字遗存,并拥有大量文献。西夏文是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西夏语汉语对音资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