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语言)

客家方言(语言):

也叫“客家话”、“客语”、“客话”。俗称“话”。广西一带又称“新民话”、“麻介话”,四川则称为“上广东话”。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广东东北部梅县、大埔等近二十个县市、江西南部十余县、福建西部及北部十余县市、台湾北部苗栗、中坜一带和南部下淡水滨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县市。广西南部、湖南、四川、海南岛则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社区也较通用客家话。主要特点是:(1)送气音丰富,古全浊声母不分平仄多读送气清音;古晓、匣母与合口呼相拼,多读[f-],如梅县“毁”[fui];部分古非、敷、奉母口语字读重唇(双唇)音,如梅县“冯”[cp‘oη];古见组细音不腭化,保持舌根及喉音[k]、[k‘]、[h]读法;各片大都有唇齿浊擦声母[v];鼻音声母较多,不少地方除[m-]、[n-]外,还有[η-][-]声母;无撮口声母;古塞音韵尾[-p]、[t]、[-k]程度不同地保留,如梅县[-p]、[-t]、[-k]齐全,上杭则只有[-k]、[-],而四川华阳凉水井仅剩[-]。个别方言古塞音韵尾全部丢失,如闽西的长汀、连城;声调多为六个,平、入各分阴阳,上、去不分,丢失古入声韵尾的方言(如长汀)则只有五个声调。古上声次浊声母字多读阴平,少数全浊字也读阴平。(2)保存不少古汉语语词,如“走”(跑),“索”(绳子);单音词较多,如“被”(被子)、“地”(坟墓);有不少粤方言与闽南话的借词,如“啱”(对,刚刚)借自粤语,“糜”(稀饭)借自闽南话。(3)有较丰富的词头、词尾,如“呵”(词头,用于称谓)、“牯”、“嫲(词尾、表性别)、“公”(词尾)等;人称代词单数变为复数,一般在单数加“等”(“兜”)或“等人”,如“你”[i](单数),“你等”[icten](复数)。人称代词单数有“领格”范畴,一般通过元音变化来表示主格和领格之别,如第二人称主格为[ci],领格为[cia](或[ci·ke]);指示代词通过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如[ckecle](这里)和[kecle](那里);动作有各种不同的体,如完成体在动词后加[ce],进行体加[cten],尝试体加“阿哩”[cacli];有状语后置现象,如“食多点(多吃一点);比较句采用“甲 比 乙 过 性状词”,如“渠比过大”(他比我大);被动句用介词“分”引入施动者,如“渠分狗咬[ce]”(他被狗咬了)。

为您推荐

《客家情歌精选1900首》

《客家情歌精选1900首》:黄火兴整理。花城出版社1982年11月版。5万字。从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客家地区的民间手抄本、旧版本和民间歌手演唱中记录的近万首山歌中选出1900首情歌,按爱情生活阶段进行分..

《客家风情传说》

《客家风情传说》:黄北荣、何志溪主编。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2年8月版。30万字。汇集流传于闽粤赣客家人中的传说故事,分6部分:一、名人传说,如黄慎的洞房怪画、丘逢甲应对趣闻、胡文虎的故事、赤脚校长罗明的故事等;二、..

金元戏曲方言考

金元戏曲方言考 : 中国戏曲专科词典。徐嘉瑞著。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修订重版,前有罗常培、赵景深序,作者自序及重印时《补遗》。初版时诠释金元戏曲中俗语方言约600条。所收词语,按词头笔画顺序排列,对每个..

方言

方言疏证

出版时间:1992-11 方言疏证 : 《方言》研究著作。著者戴震(1723—1777),字东原,中国清代学者,安徽休宁人。博闻强记,对经学、天文等有研究。精通古音,善名物训诂。著有《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

汉语方言概要

出版时间:1992-11 汉语方言概要 : 汉语方言学著作。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袁家骅(1903—1980),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阿细民歌及其语言》等。 全书共12章,50万字。第1..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

出版时间:1992-11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 : 方言学著作。李荣著。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李荣(1921—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笔名董少文、昌厚。浙江温岭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现任研究员。著有《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