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煞尾(语言)

三音节煞尾(语言):

柯尔克孜语诗歌修辞格之一。柯尔克孜族诗歌每句七、八个音节,也有的十个音节以上,句尾必须三个音节一顿,通常使用增音、减音等语言手段恪守三音节煞尾原则。如史诗《玛纳斯》通篇诗句三音节煞尾,其序诗:“〔darm tΦgyn darm t∫n〕(故事有假话也有真情)〔darandardn kΦ:ny yt∫yn〕(为了表达人们的心声)〔dabra tp aitabz〕(对虎胆英雄玛纳斯)〔dorbors manas yt∫ yn〕(我们要放声来歌颂)。”第二、四两句结尾的〔yt∫yn〕在朗读或演唱时,要将元音〔y〕略去,读作或唱作〔kΦ:nyt∫yn〕〔manast∫yn〕,使句尾变成三音节。

为您推荐

音节表(语言)

音节表(语言):语言的音韵系统(此处指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综合配列而成的表。一般用表格的方式来表现,并多横列声母,竖列韵母和声调,在不同的音韵地位上填出有关的汉字,有音无字的地方就画个圈或方框,完全空白的地..

闭音节(语言)①

闭音节(语言):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如普通话的cun(村)、zhuang(庄),广州话的[kap](鸽)、[kat](割)、[tak](窄),上海话的[i](一)。..

音节结构(语言)

音节结构(语言):构成音节的各种音素、音素的规定性及音素间的相互关系。不同语言的音节结构各有其特点。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是:音节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音素组成;前四种音素为音质音素,它们各自应是元音还是..

音节(语言)

成音节辅音(语言)①

成音节辅音(语言):也叫l“韵化辅音”。单独成音节的辅音。一般都是响度大的辅音,如杭州话的[1](儿)、金华话的[](儿)、上海话的[m](姆)等。在某些语言中,颤音、擦音等也可以单独成音节。国际音标用符号“'”加在音标下表示成音..

音节代表字(语言)①

音节代表字(语言):代表某一音节的汉字。原则上可由任何汉字充任,而实际上一般用常用字。在韵书中表现..

上古阴声为开音节说(语言)

上古阴声为开音节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自高本汉构拟上古阴声韵为闭音节后,一些学者提出了异议。王力指出《诗经》的阴、入声韵通押属于不完全韵,从而否定了因这种押韵而为阴声韵拟上塞音韵尾的做法。陈新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