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书。陈复华、何九盈编着。五章。一、四、五为通论,论述古音分部的历史和各家分部异同,讨论了归字分歧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古文字、韵文和经籍异文等材料对一百七十一个声首,十五个散字的分部逐个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还介绍了诸家对上古韵母构拟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在,运用前人的分部成果和等韵原理,就各部主要元音的构拟提出了新的意见。二、三章分别是诸家谐声异同比较表和古韵三十部归字总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
古韵通晓(语言)
古韵通晓(语言):
音韵学书。陈复华、何九盈编着。五章。一、四、五为通论,论述古音分部的历史和各家分部异同,讨论了归字分歧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古文字、韵文和经籍异文等材料对一百七十一个声首,十五个散字的分部逐个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还介绍了诸家对上古韵母构拟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所在,运用前人的分部成果和等韵原理,就各部主要元音的构拟提出了新的意见。二、三章分别是诸家谐声异同比较表和古韵三十部归字总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初版。
中原音韵表稿(语言):音韵学书。宁继福着。对《中原音韵》韵谱所收单字作历史来源考察,全面整理周德清与卓从之的审音记录,运用内部分析法,构拟出《中原音韵》的声、韵、调系统,声母二十一,拟微母字为[v],耳字声母为[],[ ‘ ]在[i]韵..
经籍旧音序录·经籍旧音辨证(语言):音韵学书。吴承仕着。前者考证自汉讫唐作者诸师名氏、里居、生卒年月,并录其撰述书目和注音方式,为知人论音提供了方便。可视为一部汉语语音史的“外编”。其中的大量凡例论及如何处理..
十韵汇编(语言):韵书总集。魏建功、罗常培编。汇集唐、五代各种《切韵》、《刊谬补缺切韵》、《唐韵》写本和刊本共九种(残本),另加《广韵》(全书)一种。各种残本均有简称。最初只收八种材料,定名《八韵比》。1933年又多..
古音说略(语言):音韵学书。陆志韦着。以《切韵》为核心,斟酌考订,论其音值,以上溯《诗经》音、《说文》音。讨论语音演变之大势和发音基础的变动。论《切韵》音值,破除高本汉的声母喻化说,主张全浊声母不送气,定《切韵》声母..
声韵学表解(语言):音韵学书。刘赜着。先介绍音韵学基本知识,再讨论《广韵》的声类、三十六字母和四十一声类、二百零六韵的分类及其反切上下字。最后阐述古音,就研究古音的材料、方式和系统提出了意见,着重介绍了古声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