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学风(语言)

疑古学风(语言):

宋人疑经、改经、摆脱旧说,重创新说的学术风气。唐学保守,士子墨守《正义》,不敢另立新说。韩愈释“宰予昼寝”为“画寝”之误,不合古文学观点,开宋人疑古学风先声。宋初承袭唐风,自庆历年间,学风始变。欧阳修、刘敞等人发扬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见解,对经传大胆怀疑。刘敞作《七经小传》,欧阳修作《诗本义》,王安石作《三经新义》,以自己的政治观点解释《尚书》、《周礼》、《诗经》。司马光怀疑《孟子》作孟子本人所作。朱熹怀疑《古文尚书》的真实性,所着《大学章句》移易经文,甚至擅自补字。王柏作《诗疑》,删去《诗经》中“淫奔之诗”三十二篇。敢于怀疑,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其利,但主观臆断、唯我所用的武断做法是其弊。疑古学风对清儒的创新精神有一定影响。

为您推荐

郑王之争(语言)

郑王之争(语言):郑玄学派与王肃学派的争论。郑玄宗主古文,兼通今文,创立郑学。王肃亦通古今,创立王学。魏晋时期,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转为古文经学派内部的郑学与王学之争。王肃是司马昭的岳父、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父..

满语语法(语言)

满语语法(语言):满语语法书。季永海等编着。采用传统语法的编写体例,将满语语法分为语音、词法和句法三部分。每部分各为一编。每编又分为若干章、节。对满语的语音、词汇和句法进行了系统描写。《导论》简介了满语的源..

唐学(语言)

唐学(语言):唐代的经学、训诂学。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欲将异说纷纷的经义统一起来,令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正义》。经学定于一尊,学风趋向保守。唐代的主要训诂着作还有颜师古的《汉书注》、杨倞的《荀子注》、..

经今古文学派之争(语言)

语言调查研究讲座(语言)

语言调查研究讲座(语言):讲授语言调查研究基本知识的语言学着作。《民族语文》编辑部编。收有《汉藏语系概要》、《阿尔泰语系概要》、《语言学漫话》、《实用语音学》、《音系学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现代蒙古语标..

经今文学派(语言)

经今文学派(语言):汉代研究、解释、传授今文经的学派。西汉时设五经(今文)十四博士,今文经学立于官学。经今文学家认为孔子是政治家,六经为政治学说。其解说经传,偏重微言大义,并受功名利禄趋使,以经术饰吏治,附以己说,不求本..

海南临高话(语言)

海南临高话(语言):描写研究中国海南岛临高话的专着。张元生、马加林、文明英、韦星朗编着。论述了临高人名称的由来及人口分布、历史源流、文化艺术、生活习俗、语言系属;分别介绍了临高、澄迈、琼山三个土语的音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