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文:龟兹在4世纪以前,未见使用何种文字的记载。公元1世纪,印度商人把婆罗米文字带到塔里木盆地;公元2世纪时印度僧人带来了梵文佛经;公元3世纪以后,龟兹佛教日益盛行,因而龟兹僧徒学习梵文者愈众。正如4世纪末法显经过鄯善国时所记的那样,“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唯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从两汉至南北朝,龟兹官府文书和民间契约都用汉文。但从4世纪起,龟兹人民已经开始借用婆罗米字母记录本地的语言,于是逐渐形成了所谓乙种方言(龟兹语)的文字。4世纪末已有僧徒用这种文字翻译佛经。此后不仅僧徒用以译经,民间亦渐流行。至6世纪后,官府文书和民间契约,亦采用之,与汉文并行。所以周连宽先生把龟兹文的产生时间定在公元4世纪,是有相当根据的。
为您推荐
黎语:中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人口超过124万。主要分布于海南。分侾、杞、本地、美孚、加茂5个方言。其中侾方言使用人数最多,同杞方言较接近,本地方言则与美孚方言比较接近,加茂方言与其他几..
阿萨姆语:印度阿萨姆邦的语言,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使用人口约1,400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文献,如《罗摩衍那》译本。..
鲁凯语:中国台湾省自称“鲁凯”的高山族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于台湾高雄县茂林乡,屏东县三地、雾台乡,台东县卑南乡。使用人口约6,000。可划分为雾台、大武、大南、茂林、多纳、万山6种方言。..
辅音: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道中某些阻碍而形成的语音。发音动作的次序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先把发音器官位置摆好的阶段称为成阻;已作势而还未出声的阶段称为持阻;声音发出时称为除阻。由于声门的开着或闭着而形成辅音的两..
骈文:中国魏晋以后产生的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云:“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
闽方言:汉语方言之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集中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海南三省,以及广东的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南部,广西和江西东北部也都有闽语分布。分布的县市在120个以上。使用人口约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