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_①

元音:在口腔中无阻碍的音。由呼出的气流经过口腔的调节,有了共鸣而形成。元音的不同音色,由口腔各部位,包括舌的高低、前后,唇的圆、展,以及下颌的起落来决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舌的位置。取决于下列生理参数:

为您推荐

鼻化元音(口鼻音)①

鼻化元音(口鼻音):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呼出的气流不仅从口腔,而且也从鼻腔通过,形成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口音就会带上鼻音的色彩,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化元音。..

半元音(无擦通音)①

半元音(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阻碍。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

鼻化元音①

卷舌元音①

卷舌元音:发舌面元音的同时舌尖向硬腭翘起,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卷舌元音。卷舌元音可以用舌面元音后加一个倒写的r的方式来标注;在没有辅音【r】的语言里,也可以用舌面元音后加r的方式来标写例如【ar】..

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

《五方元音》

《五方元音》 : 明末清初北方官话民间韵书。 樊腾凤著。 樊腾凤(1601~1664),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书成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到康熙三年(1664)之间。   本书深受"五音十二律"学说影响,不过只在讲理论和某些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