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尔伦 : 法国著名诗人、象征派诗歌运动的主将。1875年前后,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在法国兴起,十九世纪后二十年是它的高峰期,其余波至今仍在欧美诗歌界产生着影响。大体说来,象征主义诗歌偏爱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心体验,而极少直接描写现实; 它追求“交感”,如波特莱尔在《交感》一诗中所说的“味、色、音互相应答”; 它重视诗的暗示性,只用象征手法加以隐喻,而不指明对象; 它不崇奉形式,而主张适应千变万化的内在世界的状况,打破旧的格律,自由地创造形式。这一流派的代表是魏尔伦、韩波和马拉美。魏尔伦出生在法国东北部的麦茨城,是一个外省军官的儿子,后来在巴黎市政厅当录事。当时强调无动于衷、讲究形式至上的巴那斯派诗歌正在兴盛之际,魏尔伦与巴那斯派诗人交往甚密,很快就成为这个流派的首领勒贡特·德·利尔的信徒。1866年,魏尔伦出版了《土星人诗集》,诗集一方面呈现出巴那斯派重形式、轻灵感的烙印; 另一方面也证明诗人在气质上与象征派诗歌先驱波特莱尔更为接近。1869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游乐园》,其中从富有流动性的形象以及追求音乐感而采取的较为自由的韵律,不难觉察诗人的象征主义的征候。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时,他站在起义者一边,公社失败后,他在生活上十分颓唐。不久,他结识了韩波,韩波以自己的新诗观念启发了魏尔伦,使之最终脱离了巴那斯派,而在象征派营垒里安身立命。在此期间,魏尔伦写成了阐述其诗歌主张的《诗的艺术》一诗,它不仅是魏尔伦个人成为象征主义者的宣言,也是象征派诗歌的纲领。在这篇由九节四行诗构成的诗论中,他一再要求诗歌具有音乐性: “万般事物中,首要的是音乐”。其次,他主张诗歌若明若暗从而耐人思索和寻味:“最可贵的是令人半醉的诗歌,模糊和明晰在诗中互相结合”。他劝人们不要写一望而知的事物的表面,而要表现事物于微妙之中:“莫写颜色,只写那色调的变化!”他要求把诗歌从理性主义中解放出来: “快捉住雄辩,绞断它的脖子! ”他还呼吁诗韵“通情达理”一点,不要把诗人束缚得太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诗集《无词的浪漫曲》、《智慧集》、《爱情集》、《平行集》及论著《被诅咒的诗人》等。魏尔伦最后的十年是在居所、酒馆和医院之间度过的,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创作上,结局都十分可悲。
出版时间:1985-10 尼采 :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他谴责当时的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 苟且贪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
出版时间:1985-10 法朗士 : 法国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进步的社会活动家。生于书商家庭,父亲曾开设一个小书店,以收集大革命时期书籍、图片、名人手迹著名。许多当代著名作家,成了这个小书店的顾客,常聚集在..
出版时间:1985-10 哈克奈斯 : 玛格丽特·哈克奈斯 (笔名约翰·劳),英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女作家。五十年代末生于伦敦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 (生卒年月不详) ,但她本人是个无神论者。她当..
出版时间:1985-10 普列汉诺夫 : 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后成为修正主义者,是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首领之一。出身于小贵族家庭。1876年参加民粹派的“叛逆者”小组。1880年因受沙皇政府追究而..
出版时间:1985-10 泰戈尔 :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留学英国,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他坚持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十分丰富。1881年诗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