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 唐代李白的五言古诗。天宝三年(744)作于长安。裴十八图南,即裴图南,十八是他的排行。他是李白的友人。嵩 (sōng松) 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裴图南去嵩山隐居,李白以诗相送。诗共二首。第二首是: “君思颖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颖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到安徽省正阳关入淮河。嵩岑 (cén) ,嵩山。洗耳,传说尧请高士许由做九州长,许由听了立即到颖水边洗耳,认为尧的话玷污了他的耳朵。谢公,晋代的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当时人说: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在四十余岁时才出来做官。这首诗是说,你想到绿色的颖水,很快就隐居嵩山。归隐时不要象许由那样去洗耳朵,要为我洗你那一颗心。洗了心就能得到真实的情感,洗耳只不过骗取虚名。我们应象谢安那样出山从政,共同来救助百姓。诗中嘲讽了沽名钓誉的隐士,表现了作者“济苍生”的政治抱负。关于这一点,李白在其他诗里也有表现。如《梁园吟》里说: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意思是谢安由隐居而出山从政,去救助百姓也不算晚。可见,“济苍生”是李白的一贯思想。
高嵩山 : 山东电视台高级编辑。原名高春舫,笔名中岳,山东博兴人。194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于渤海区耀南中学师范班学习一年毕业,1943年5月—1947年6月在博兴县..
《嵩山居士集》:诗文别集。宋晁公遡撰。五十四卷。公遡字子西,巨野(今属山东)人。公武之弟。生卒年未详。约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举进士第,尝为左迪功郎,知梁山军梁山县尉,涪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眉州刺史。此编为选辑本,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