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代刘禹锡的七言律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游金陵,经扬州回洛阳。同时,白居易 (字乐天) 也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老朋友在扬州相遇,悲喜交集,在酒席上以诗赠答。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刘禹锡则用这首诗答谢。全诗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巴山楚水,泛指自己被贬谪的地方。作者在朗州住过九年多,该地在战国时属楚地; 他又在夔州住过二年多,该地在秦汉属巴郡。二十三年,作者从永贞元年(805) 被贬出京,到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共计二十三年。闻笛赋,晋人向秀在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引起对旧友的思念,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时,看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手里的斧头柄 (柯) 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已过去一百年,同时的人都死了。这里用来说明家乡人事全非,自己有隔世之感。这首诗是说,自己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被贬谪的生活。怀念老朋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就成了隔世的人。自己象沉江的船,有病的树,而旁边却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今天听老朋友唱一支曲子,暂借一杯酒来振作精神。作者感慨人世的沧桑之变,怀念旧友,虽自比“沉舟”、“病树”,却并不悲观,而是要振作起来。
《烈火扬州》:陆苍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4.5万字。秦腔。南宋末年,扬州守将李庭芝因母丧回家守孝,忽闻元军南犯扬州,即别妻而归,与太守姜才统兵御敌。元军阿术遣使招降,遭李庭芝拒绝。元军劫其妻至城下迫降,为李庭芝之..
扬州八怪 : 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八人。他们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曾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当时清画坛正宗派追求笔墨技巧,临摹古画,脱离生活,画面多平庸无生而缺乏创造性。..
扬州学派: 指清代活跃于扬州一带,以王懋竑、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等为代表的学派。产生于戴学基础,其中王念孙是戴氏弟子,任大椿是戴氏同事,焦循一生推崇戴学。清代学术,吴学(派)最专,徽学(皖派)最精,扬州之学最通。..
扬州诗局:清官书局。康熙间设于扬州天宁寺。由江宁织造兼两淮盐运使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主持。所刻书称扬州诗局本。刻有:*《全唐诗》、《宋金元明四朝诗》、《御制诗》、《历代赋汇》、《历代诗余》、《佩文斋书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