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 唐代杜牧作。阿房(旧读ē páng婀庞) 宫,秦朝著名的宫殿。前殿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全部工程在秦亡前没有完成,因而没有命名。当时人称阿房宫,是因为已完成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另外,《史记索引》认为是“以形名”,“言其四阿房广也”,就是说这座宫殿四面广大。它规模宏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史记·秦始皇本记》) 。秦灭亡时,被项羽烧毁,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村。这是一篇散文化的赋,一方面讲究铺陈、藻饰和押韵,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散文因素,很象带韵的散文。文中先写宫殿概况: 建筑的艰辛,结构的复杂,规模的宏大,气势的雄伟;接着写宫中豪华奢侈的生活; 再写由于秦统治者大肆搜刮,激起人民的愤怒,农民起义爆发,阿房宫被项羽化为焦土; 最后是一段议论,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是自己造成的,并提醒当代统治者以秦亡为鉴。这就是作者写这篇赋的目的。作者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宝历是唐敬宗李湛的年号。敬宗即位以后,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广征声色,荒淫缺德,所以作者提出历史教训,以使他有所醒悟。本文通过铺陈,渲染、想象、夸张等手法,使阿房宫呈现在读者眼前。如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建筑物覆盖的面积有三百多里长,高可把天和太阳隔开) ,就是夸张的说法。
阿房宫赋
出版时间:19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