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 : 南戏。元代高则诚作。它写的是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迟在南宋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南戏中也有过 《赵贞女》 的剧本。在民间传说和《赵贞女》中,蔡伯喈是个受谴责的人物,他赴京考中状元后,背亲弃妇,另娶新欢,最后被暴雷击死。但是高则诚的《琵琶记》对这个故事作了极大的改动。在高则诚笔下,蔡伯喈是个孝子,他和赵五娘结婚后,夫妇感情很好。时值“朝廷黄榜,遍招贤士” ,他以父母年老,不愿应考,但是父亲蔡公不从,不得已只得前去。中状元后,朝廷封他做官,他上书辞官,皇帝不从。朝中的牛丞相见他饱学多才,把他招为女婿,他再三辞婚,但是牛相不从。于是在 “三不从”的情况下,他只得违背自己的心意,与牛小姐成婚,住在相府。蔡伯喈离家后,家乡陈留郡遇到灾荒。赵五娘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家计,侍奉公婆,她自己吃糠咽菜,备受艰苦。后来公婆相继去世,五娘为殡葬公婆,把自己的头发剪去卖掉,又用麻裙包土,垒起坟墓。葬埋公婆后,赵五娘背着琵琶,沿路卖唱,上京寻夫,终于找到蔡伯喈。牛丞相对赵五娘的孝行十分赞赏,将她的事迹奏明皇上。皇帝授蔡伯喈为中郎将,封赵氏为陈留郡夫人,牛氏为河南郡夫人,圆满结局。《琵琶记》通过对“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在舞台上给人们树立了 “孝子贤妇”的榜样,思想上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但是,在有些地方,它的现实主义描写却十分成功。例如,把赵五娘一家的苦难和蔡伯喈在牛府的豪华生活相对照,一面写赵五娘如何负起生活的沉重担子,越来越陷入困境,一面写蔡伯喈入赘相府,洞房花烛; 一方面在背着公婆吃糠,一方面在荷花池旁饮酒消夏,这就十分鲜明地突出了戏剧冲突,加深了悲剧气氛。《琵琶记》的曲白,既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它的艺术成就是比较高的。
琵琶记
出版时间:19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