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鲁迅1921年1月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农民孩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深刻变化,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迅速破产的真实图景,反映了 “兵、匪、官、绅” 以及饥荒、苛税的重重压迫对于广大农民从物质到精神的严重摧残。小说的主人公闰土,少年时代曾经是一个聪明伶俐,天真活泼,勤劳勇敢的小英雄,他从小参加劳动,在广阔天地里成长,学会很多本领,不仅会刺猹,管獾猪,还会捕鸟,拾贝壳,“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但是,约莫过了三十个年头当他进入中年时,竟被沉重的生活担子折磨得形容枯槁,精神麻木,特别是跟第一人称“我”首次见面时,“我”很兴奋地称呼他为“闰土哥”,想倾诉彼此间在少年时期的友情,但他却流露出凄凉和恭敬的表情,称呼“我”为“老爷”。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经注入闰土的头脑,使“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原来“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了”。这就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生活景况和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这篇小说以江南农村为背景,以 “我”回家的时间顺序和在故乡的见闻为线索,把现实和回忆结合起来,从过去和现在的鲜明对照中,写出了故乡的景象和人物的变化,组成了作品的悲凉忧郁的色调。但是,作品的抒情诗一样的结尾,却又扫除了这种气氛,现出了 “亮色” ,指出我们的后辈“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表明作者在最黑暗最艰难的岁月里,仍然充满对光明前途的向往和信心: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出版时间:19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