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除茅盾外还有郎损、玄珠等。浙江省桐乡县人。早在中学时期就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191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因家境窘迫而辍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同时开始了文学活动。1921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对这个刊物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这时期他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为当时新文学运动中努力提倡现实主义的一位重要文艺评论家。同时也译介了俄国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以及东欧、北欧等被压迫民族的文学。1926年大革命时期,他到武汉任《民国日报》主笔,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大革命突然失败,使他一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 。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浪潮中的幻灭动摇。此后他东渡日本。1929年写了长篇小说《虹》。1930年春回到上海,立即加入“左联”,并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这时期他写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严重白色恐怖下逐渐觉醒、参加斗争的过程。1932年,他先后发表了杰出的长篇小说《子夜》和著名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有重要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和鲁迅联名致电祝贺。抗战爆发后,他在国统区各地奔走,领导了国统区革命文艺运动。1939年底到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5月由新疆到延安,在“鲁艺”作短期讲学。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他于香港写了长篇《腐蚀》,揭露国民党特务机构残害人民的罪行。随后又写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前后》。抗战胜利后,他应邀到苏联访问。1948年他到了解放区。1949年与周扬、郭沫若等人筹备召开了第一次文代大会,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至1964年,一直任文化部部长,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同时,在文艺评论方面也作了大量著述,出版了《鼓吹集》、《鼓吹续集》、《读书杂记》等短篇评论集,探讨了有关文艺理论问题,阐述了党的文艺政策和毛泽东文艺思想。还出版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两部长篇文艺论著。粉碎“四人帮”后,发表了一些文艺评论和回忆录。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茅盾文集》,收入了他在此以前的大部分作品,1978年出版了《茅盾评论文集》(上、下集)。党中央对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作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沈雁冰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沈雁冰同志追悼大会上胡耀邦同志致悼词》) 。
出版时间:1985-10 老舍 :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身寒苦。他自幼爱好古典诗词。“五四”运动时期,他开始了创作活动。1924年到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在这期..
出版时间:1985-10 王统照 :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剑三,山东诸城县人。1918年在中国大学读书,毕业后任大学讲师,中学教员,并开始了小说、诗歌的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提倡..
出版时间:1985-10 闻一多 : 现代著名诗人。名亦多,一多为他的笔名,字友三,湖北浠水人。1912年考进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写旧诗,“五四”前后才写新诗。1922年赴美留学。在西方古典名著和浪漫主义作品影响下,他成为..
出版时间:1985-10 田汉 : 杰出的革命戏剧家,著名戏剧活动家。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早年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1914年留学日本,进东京高等师范学习。1919年写剧本《环娥琳与蔷薇》,开始话剧创作。1920年回国。1..
出版时间:1985-10 瞿秋白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文艺理论家,著名作家。原名双,曾用笔名宋阳、易嘉。江苏常州人。1917年以后专学俄文,并开始翻译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