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 : 指毛泽东同志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特点和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发展的具体实际,在批判地总结了过去中外文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和解决当代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形成的文艺理论科学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贡献是: (一) 提出和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道路问题。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列宁的文艺应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发展和具体化。它不仅要求文艺要表现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而且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与工农兵相结合; 还必须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二) 提出并解决了文艺与现实生活、文艺创作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既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又指出 “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因此,“革命的文艺,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革命的文艺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唯一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三) 提出并解决了文艺遗产的批判和继承的关系问题。指出: 对于文艺遗产必须批判地继承,“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要实行“古为今用” 、“外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此外,毛泽东同志对文艺批评的任务、作用和文艺批评的标准,以及创造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的论述,都对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是:(一) 根据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科学的方针; (二) 进一步发展了关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原则,确定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三)为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并根据文学艺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此外,对文艺的时代特点与民族特点问题,中国旧体诗词、民歌和新诗的关系以及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问题,中国画的问题,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几十年来,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了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文艺思想
出版时间:19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