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双眼睛 [俄国]丘特切夫

出版时间:2010-03

我见过一双眼睛 [俄国]丘特切夫 : 我见过一双眼睛——啊,那眼睛!
我多么爱它的幽黑的光波!
它展示一片热情而迷人的夜,
使被迷的心灵再也无法挣脱。

那神秘的一瞥啊,整个地
呈现了她深邃无底的生命,
那一片柔波向人诉说着
怎样的悲哀,怎样的深情!

在那睫毛的浓浓的阴影下,
每一瞥都饱含深深的忧愁,
它温柔得有如幸福的感觉,
又像命定的痛苦,无尽无休。

啊,每逢我遇到她的目光,
我的心在那奇异的一刻
就无法不深深激动: 看着她,
我的眼泪会不自禁地滴落。

(查良铮译)



【赏析】
丘特切夫在慕尼黑期间,与德国诗人海涅过从甚密,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也交往密切,深入了解了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唯心主义哲学。他受谢林哲学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皆由对立的双方共同构成,这些对立的矛盾在运动与变化,并通过种种冲突达到统一,进入和谐。所以他的诗歌特别注意对一种事物内对立属性的表现,本诗第二节写到“那神秘的一瞥”,其中包含的就既有“悲哀”,又有“深情”;第三节更强调它一方面“温柔得有如幸福的感觉”,却“又像命定的痛苦”。在这样的矛盾展示中,获得一种独特的和谐,那正是属于人类心灵的特殊体会。
人是这样一种有着自己的意志、灵魂、语言和爱情的活的生命机体,而对自我情感的把握中,人又有太多的无奈与不解。同时,对于人的感觉来说,世界的物象本身充满着模糊性和多义性。“一双眼睛”所以能够给予这样的歌咏,全在于它的复杂丰富,感受到这一些,便是“那奇异的一刻”。
此诗在物象与词语的关联上也处理得非常贴切,第一节,由“那眼睛”联系到“幽黑的光波”,再到“夜”,物象的联想实现了意指的开拓,眼睛的黑的光波与黑夜连结,使之具有深而广邃的含义,从而引出第二节“神秘的一瞥”。神秘指证了夜的特性,“深邃无底的生命”又由此被表述出来。这样联想而来的词语,充分拓展了词语自身的空间感,也使词语在空间关联上完成辽阔的意指。
从眼睛到夜,诗歌就这样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所在。读者读诗如在暗夜漫步,情绪自然地得以流淌,于是与诗人的柔情获得共鸣。
丘特切夫的诗一般以歌咏自然、抒发感情见长,他一生四五十年创作生涯仅留下三百多首短诗,其诗歌形式短小简练,但内涵丰富,有充沛感情,亦有深刻观念。1854年屠格涅夫编辑出版了《丘特切夫诗集》,他称赞丘特切夫诗歌既有鲜明的思想又有生动的形象,且肯定诗人在语言上勇于创新。《丘特切夫诗集》只是小小的一本书,但正如诗人费特所说:“这小小的一本书,在分量上胜过多卷的文集。”

(南野)







为您推荐

只要我的眼睛…… [法国]拉贝

出版时间:2009-12 只要我的眼睛…… [法国]拉贝 : 只要我的眼睛流得出滚滚的泪珠, 和你一起对那往日的幸福寄托沉痛的哀思: 只要我的声音经得起啜泣与叹息, 还让人听得出我在啼哭, 只要我的手拉得紧温柔的诗..

《二十四只眼睛》

《二十四只眼睛》:日本女作家壶井荣发表于1953年的长篇小说。它描写年轻女教师大石久子刚从学校毕业,便被派往滨海的一个穷渔村任教。她所教的一年级共有十二个学生,七个女的,五个男的。这个学校所在的岬角村,是个偏僻落后..